埋线


埋线

文章插图
埋线【埋线】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複合性治疗方法 。
基本介绍中文名:埋线
起源:石家庄
西医发明人:陆建
中医创始人:任树森
穴位埋线中医穴位埋线的发展穴位埋线起源于石家庄,西医埋线的发明人为陆建,中医埋线的创始人为任树森,两种埋线的区别在于指导理论不同,2005年,国家卫生部对于中医穴位埋线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列为"百年百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2007年,在河北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首先于2007年在河北省批准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埋线疗法专业委员会",这在官方学术领域为第一家.<<河北日报>>予以了报导,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下,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王国强部长主编的<<中医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任树森编写了第八章<<中医穴位埋线>>,将中医埋线疗法列为中医适宜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其中穴位埋线的操作手法为"任氏两快一慢"此手法被重点推广,此书已以档案的形式下发全国,为配合中医埋线疗法的推广.2011年任树森主编了<<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一书,此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向全国发行,现已再版发行.它的主要效应有:
    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穴位封闭的方法 。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繫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针刺效应,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胺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癒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複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癒的目的 。主要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複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中医埋线治疗的疾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治疗200多种疾病(可参考任树森主编<<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一书),埋线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效果显着,如三叉神经痛可以当时止痛,远期疗效很好且不损伤神经,是中医保守疗法中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理想的方法,埋线对痛风病止痛效果好,且能消除嘌呤酸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和中期患者,运用中医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它的治疗特点止疼效果快、安全,创伤小;并能治本、疗效好,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建议手术 。埋线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如对肺癌的治疗,运用中药的同时配合中医埋线效果很好,中医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肺癌可以迅速减轻各种症状,同时改变人体内环境,达到标本兼治,延长寿命的目的,特别是埋线对于肺癌胸痛止痛效果独特,对于放化疗反应埋线可减轻呕吐症状,提高疗效 。另外,埋线治疗消化道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等,效果都很不错 。哮喘病,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缓解症状快,痛苦小,如能配合中药治疗,标本同治,效果更好 。埋线疗法比针灸的刺激量大,所以对于有些病(疑难病、慢性病、疼痛病)的治疗比针灸的效果要好,它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省时间等特点 。适于基础医疗单位使用,值得推广普及 。手术埋线操作方法1.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也可用9号注射针针头作套管,28号2寸长的毫针剪去针头作针芯,将00号羊肠线1~1.5厘米放入针头内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同前 。用特製的埋线针埋线时,局部皮肤消毒后,以0.5~1%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剪取羊肠线一段(约1厘米长),套在埋线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方向刺入,待针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厘米,随后把针退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纱布敷盖保护创口 。2.三角针埋线法:在距离穴位两侧1~2厘米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的标记 。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产盐酸普鲁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鬆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纱布3~5天,每次可用1~3个穴位,一般20~30天埋线1次 。3.切开埋线法:在选定的穴位上用0.5%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用刀尖划开皮肤(0.5~1厘米),先将血管钳探入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探找酸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分钟,然后用0.5~1厘米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羊肠线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以防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处用丝线缝合,盖上消毒纱布,5~7天后拆去丝线 。埋线多选用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穴位,以腰部及腰部穴最常用,选穴原则与针刺疗法相同,但取穴要精简 。每次埋线1~3穴,可间隔2~4周治疗1次 。禁忌症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準、防止断针 。2.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乾,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 。5.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6.注意术后反应 。一种属于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1~5天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 。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 。施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即埋线后4~24小时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 ~ 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埋线后还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粒细胞计数的增高现象,应注意观察 。另一种则是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1)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3)神经损伤 。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 。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支配的肌肉群瘫痪 。如损伤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足大趾不能背屈 。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经予适当处理 。做双眼皮原理埋线法双眼皮的原理是通过缝线和/或由缝线引起的创伤及炎性反应将上睑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或睑板造成粘连以形成重睑 。适应证埋线法双眼皮适用于睑裂大、眼睑薄、无臃肿、上睑皮肤无鬆弛、无明显内眦赘皮者 。操作技术埋线法双眼皮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或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或上睑全层缝合或部分缝合,或从皮肤进针或从结膜进针,或一针或多针,或拆线或不拆线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结膜入路行双眼皮手术的方法基本被淘汰,而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是连续埋线法或者经皮肤入路的间断埋线法 。而连续埋线法需要比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有经验的医师当为首选方法 。埋线法双眼皮的优点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恢复快,无或有小切口,手术后无明显瘢痕,一旦外形不满意易于修整,易于被手术者接受 。埋线法双眼皮的缺点双眼皮容易变浅变窄,甚至消失;缝线结埋入过浅,易外露或形成小囊肿;如果缝扎的位置过高,限制了上睑提肌和米勒肌的活动,可导致上睑下垂,眼睛易疲劳,睁眼费力;不能切除鬆弛的皮肤和眶脂等 。相关提醒埋线疗效最好是在肌肉层,如在头面四肢等肌肉较薄的部位则可埋在皮下组织与肌层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根据不同部位,埋线针为一次性使用,经环氧乙烷灭菌 。灭菌有效期二年 。包装破损,严禁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意思是,,不同的穴位,一个病人用一支.不得用于第二个病人.防止交叉感染.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新型特点1. 採用进口医用304AAA级并符合GB18457-2001中规定的奥氏体不鏽钢管要求;保证临床的使用的穿刺力度;2. 针尖电解处理,进针快速、方便易行,并有效地减轻进针痛感;3. 圆形扣入帽,进针準确、并可单手操作灵活、安全性好;4. EO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所以不存在接触交叉感染的问题;5. 安全性好,成本低,操作简单,容易推广 。为埋线疗法打开一道非常方便之门,成为埋线疗法安全有效的技术工具 。使针灸埋线专业医师和爱好者爱不释手 。促进城乡各级医疗部门及美容院开展埋线疗法 。埋线减肥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减肥”基础上发展的,过去的针灸减肥法是以小钢针来针灸穴位 。穴位埋线疗法则以线代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成因,进行合理的辩证选穴,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生物蛋白线”(手术中缝合伤口所用的“羊肠线”),利用特殊的针具埋入穴道,透过穴道调整体内的内分泌、神经系统及新陈代谢,来达到减肥目的 。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蛋白线在体内停留15至30天就会自然地被身体溶解或吸收,不需要再取出 。埋线后,线体将会在人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据说可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化刺激可长达15至30天或更久,使人体局部微循环在这种良性刺激下不断得以调整和修复 。据操作人员解释,通过“穴位埋线”减肥法,可以对肥胖者产生影响如改善糖类代谢、脂肪代谢,增强身体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分解、抑制食慾等 。穴位埋线疗法在神经性等其他疾病中作为治疗手段已有多年历史,但用于减肥还是近几年才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