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式襦裙


男式襦裙

文章插图
男式襦裙【男式襦裙】男式襦裙为男子所着的襦裙,同女子襦裙相比,男式襦裙样式、花纹上更为质朴一些 。主要用作常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男式襦裙
外文名:Men's Ruqun
别称:男子裙襦
用途:常服
服饰体系:汉服
介绍男式襦裙为男子所着的襦裙,由上襦与下裙组成 。上襦多为交领 。同女子襦裙相比,男式襦裙样式、花纹上更为质朴一些 。
男式襦裙

文章插图
穿交领高腰襦裙的男俑《周易》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在黄帝时代,上衣下裳为古华夏族的服装样式,这便是后世襦裙等上衣下裳制服装的雏形 。其具体形制虽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上衣下裳的服制奠定了汉服的基础 。虽然后来直裾、曲裾等的出现,着襦裙者减少,但官方的最高规格男子礼服,仍然是衣裳制,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汉族男子着裙的历史悠久 。《水浒传》里说:“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虽然洪教头所着裙子未必是襦裙,但亦可证明古时男子穿裙也很常见 。有人将男式襦裙称为男子衣裳制常服,似有不确之处 。衣裳一词涵盖甚广,所指不明确,当以男式襦裙(襦为短衣,裳裙互训)为佳 。另据宋人小说《海陵三仙传》中说,“唐先生……为郡小吏……冬夏一布襦,仅蔽膝”;又陆游《陈氏老传》记“业农……惟布襦裙,取适寒暑之宜……” 。又据周锡保言,朱熹晚年便直领黑缘上衣,下穿黄色裳;别用白绢一条、缘以青或黑的大带系束;燕居时不束大带而礼客时系束作为礼见及私居的简便穿法 。宋代士大夫中,亦不乏穿着这种衣式的人 。据描述,与当时襦裙相符 。历史男式襦裙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颇为盛行 。《三国志·管宁传》载,“宁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 。《南史·张讥传》曾记载梁武帝赐予张讥裙襦(“...梁武帝甚异之,赐裙襦绢等”) 。此时的上襦带有“腰襕”结构,下裙为上窄下宽结构,展开呈梯形 。西晋时,襦束于裙内 。东晋之后,襦多在裙外 。此时男子襦裙的上襦跟下裙多为同色 。
男式襦裙

文章插图
穿窄袖交领襦裙的男子(南朝,南京出土)唐代,男子襦裙则多穿着于袍服之内 。宋代,则出现了百迭裙,裙身打褶,裙子系在交领上衣之外,男女均可穿着,有时则外搭褙子、氅衣 。製作上襦的製作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 。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 。一种是后中破开法,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 。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採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 。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 。
男式襦裙

文章插图
男式襦裙卡通图下裙的製作汉服传统的裙是围合式的裙子,裙由数幅裙片拼成,上接裙腰 。裙腰两侧有系带 。裙片的数目不固定,因为古代布幅窄,裙片的数目越多,裙围与裙摆的幅度才会越大 。汉代裙式仅四幅,唐代一般为六幅,宋代裙幅多在六幅以上,明末多用八幅、十幅 。穿着方式1.先着上襦:(1)将上衣的领子左右对齐;(2)将右襟繫结;(3)繫结左襟 。2.然后繫上下裙:(1)将裙子置于身前,向身后合围裙子;(2)裙子两端在身后围合后,并交叠;(3)将压在里面的一层裙头向外翻折一下;(4)调节裙子的高度,繫结裙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