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迪乡


巴迪乡

文章插图
巴迪乡【巴迪乡】巴迪乡位于维西县境最北端,东、北两面与德钦县的霞若、燕门二乡交接,南连叶枝镇,西与贡山县属丙中洛镇接壤,面积565.67平方千米 。乡政府驻巴迪村,距县城 116公里 。乡境处于碧罗雪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澜沧江自西北流入,纵贯全境 。最高海拔4 652米,最低 1790米,属立体气候 。森林面积 59 000多亩,有 2个原始林区 。此外群山凹地牧草旺盛,是良好的牧场 。特产有大麻、胡黄连、山乌龟、雪莲花、雪茶等名贵药材以及羊肚菌、松茸、木耳、竹叶菜等 。矿藏有铁、铅、锑 。铜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巴迪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云南省维西县
电话区号:0887
邮政区码:674606
地理位置:维西县北端
面积:565.67平方千米 
人口:10867人(2017) 
车牌代码:云R
地理环境巴迪乡位于维西县西北部,是“维西北大门”,地处碧罗雪山山脉与云岭山脉之间 。地理坐标为东经98°47′——99°08′,北纬27°44′——28°02′,东、北两面与德钦县的霞若、燕门二乡相连,南接叶枝镇,西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接壤,国土面积565.67平方千米 。巴迪村民小组为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113公里 。澜沧江自西北流入,纵贯巴迪全境,形成境内高山峡谷,山峦连绵,地表崎岖,江河纵横的地形地貌,地势呈北高南低 。境内最高点在麻几娃,海拔为4880米,最低点海拔1620米,相对高差3260米 。巴迪乡属(中亚热带季风)立体气候,气候温凉,降雨分布均匀 。本期受雪山和澜沧江的共同影响,其气温有冬暖夏凉,降雨量丰富的特点,也有山高一尺,水冷三分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6.9°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6.8°C,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7°C,极端最高气温30.9°C,最低气温-9.6°C,年平均降雨量1096.5毫米,日照时数为1500——2000小时,无霜期270天 。气候受海拔高差变化而垂直变化,产生局部的小气候,降雨量少,蒸发能力强,乾旱是境内主要的灾害性气候 。历史沿革在清代,乡境北部的一些地方属阿墩子汛的驻防区,民国年间属叶枝区,曾有短暂时间(民国35年以后)由叶枝区析出设定过蒲底乡 。新中国建立后,较长时间属第四区,1960-1961年间曾一度设立过巴迪公社 。1972年由叶枝公社析出设巴迪公社,1988年成立乡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及民族发布全乡6个行政村分别为结义村、罗义村、 巴迪村、 捧八村、真朴村、阿尺村,下辖55个自然村 。1995年末总人口 1771户,7 390人 。巴迪乡是全县藏族两大集中地之一,藏族占总人口的对%左右;傈僳族占56%左右,此外有纳西族、汉族等 。经济情况巴迪乡是一个以傈僳、藏、纳西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地处边远,气候恶劣,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外界接触较少,交通、通讯、文化等方面基础设施差,社会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 。巴迪乡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100%,属省级重点扶贫乡镇之一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乡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粮食主要以玉米、小麦、青稞、稻穀为主 。乡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高半、高寒山区粮食产量低,且杂粮居多,经济收入少,据2005年末统计情况,全乡尚有4340人生活仍处于温饱线以下,占全乡总人口的58.8% 。“十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转变经济成长方式,提高经济成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0年的662万元增长到1175万元,年均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从567万元增长到977万元,年均增长12.1%,第二产业收入从13万元增长到25万元,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收入从54万元增长到73万元,年均增长6.3%,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由2000年的543元增长到1239元,年均增长20%,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00年全乡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27808亩,总产量323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53公斤,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乾果基地等环境保护项目,在高半、高寒山区低产低质低效粮食种植地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市场畅销的经济作物,由于加大优质作物的种植,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措施,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粮食总产量307万公斤,年均递减1%,农民人均有粮425公斤,年均递减1.3% 。基础建设交通首先德维公路贯穿全境;其次,结义、阿尺打嘎村乡村公路的相继建设,使6个行政村先后通了车路;再次公中洛等一批村社公路的动工建成,在境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省道与乡道、村道相连的交通网路 。水利水利基础得到加强,乡镇供水工程,迪妈、捧八田间渠系的建成,里底大沟改造和者阶田间渠系的动工建设等使我乡水利基础明显得到强化 。通讯乡村政权得到加强,乡综合办公楼、捧八、巴迪、真朴村委会建设完成交付使用 。建成20个点人畜饮水项目,共解决了2501人饮水困难 。解决了32个村民小组,1575户的通电问题,使通电人口增至6908人,占总人口的92% 。使全乡通电率达91.8% 。建成移动通信机站3座,使通信覆盖率达90%以上 。建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站10座,共受益15个村民小组,533户,2265人 。生态环境“十五”期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