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厝乡


张厝乡

文章插图
张厝乡张厝乡地处福建省邵武的东南部,离市区46公里,距316国道18公里,东部与洪墩镇接壤,西部与大埠岗镇交接,南部与顺昌、将乐县交接,北部与拿口镇相连 。2008年11月底,该乡有6个行政村,六十一个村民小组 。
【张厝乡】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3362公顷,常住人口2095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张厝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福建省邵武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张厝村
电话区号:0599
面积:13362公顷
人口:2095人(2017年)
车牌代码:闽H
自然资源张厝乡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莹石矿、石英矿、钾长石矿、磁铁矿、铅锌矿等;农产品主要有鲜笋、笋乾、香菇、竹孙、木耳、红菇、杨梅、茶叶等,乡内有高山羊角尖海拔1500米,产洋半天名茶,洋半天高山云雾岩茶曾荣获福建省边贸土特产品展览会“二等奖 。水口寨河汇集际下溪、梅子坑溪、车坑溪三条支流,贯穿张厝全界,密溪流过俞厝墩村经拿口境界汇入富屯溪 。历史沿革1949年为第七区,1958年属红东公社,1961年析置张厝公社,1984年改乡 。1997年,辖张厝村、祝岭村、山源村、九峰村、大梨村、俞厝墩村6个村委会 。基础设施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张厝乡多渠道争取资金,先后完成张厝村、祝岭村、梨村村、山源村所在地的新区和新街改造 。投资近3000万元,对境内里程达41.1公里的张南公路、梨村公路、大坑公路、张祝公路进行扩建改造和水泥硬化,俞厝墩、梨村村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并建起村庄桥樑12座;相继新建派出所、卫生院、计画生育服务所,农技站等办公楼;解决了张厝乡所在地、九丰组、俞厝墩组、梨村组和祝岭组等百姓饮水问题;安装1000余门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电话 。相继建成张厝、祝岭、梨村、俞厝墩、山源移动基站,使移动信号基本履盖全乡界内 。宽频进入5个行政村,村民在自家就能乘上信息高速快车道;闭路电视实现城乡联网,并向村级延伸,闭路通村通组入户,用户已达400余户;2000年,开始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联网,2005年再由供电部门投资新架的长21公里,10千伏的拿张线,为解决该乡小水电开发,改善了供电质量和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不稳的问题 。乡镇企业1990-2006年,张厝乡利用资源优势,做好“毛竹、矿产、水力”三章文章,相继兴办恆丰竹木业有限公司、金昌矿产品有限公司、多金属选矿厂、张厝罐头厂、张厝电站、横坑电站、洋半天梯形电站,黎明竹业有限公司、梦迪欧半成品加工厂等厂矿企业17家,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005年该乡财政收入28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9元 。经济发展张厝乡利用辖区竹木製品企业,以及张厝、洪墩、富文等国有林业采育场在张厝境内拥有大面积的山林,需大批量劳务工的优势,乡村两级主动与企业联繫争取优先雇用当地农民,每年可解决剩余劳动力600余人 。而且还主动与张厝乡外出经商、创业的能人要人沟通联繫,积极鼓励他们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创业,累计全乡在外创业人员近1000人,现在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 。张厝乡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8家,总投资达4700万元,其中矿产品加工企业3家,小水电项目5家,竹製品加工项目1家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农业结构不断最佳化,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菸叶、竹木加工业、畜牧业、草腐类食用菌业等一批张厝特色产业,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4761元 。竹业开发发挥全乡5.4万亩竹山的优势实现竹山亩均增收100-150元,人均增收达300元 。菸叶生产07年发展到1300亩,完成菸叶收购4080担,实现产值216万元,亩均产值1680元,创税39.83万元,成为全乡有10%农户致富产业 。草腐类食用菌05年通过组织部分农户到建阳参观学习回来试种成功,2008年全乡发展竹荪、大球盖菇300亩,成为农民增收又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