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川


中国冰川

文章插图
中国冰川【中国冰川】中国冰川,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北部,总计46,298条,冰川面积59,406平方公里,冰储量5,590立方公里;其中西藏为中国冰川分布集中地区,有冰川面积27,676平方公里 。中国冰川年均融水量约563亿立方米,约占内河水资源总量的20%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中国冰川
分布:中国西部和北部
面积:59,406平方公里
储量:5,590立方公里
研究机构中国政府对冰川的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及其所辖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 。中国研究冰川的相关组织有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等 。研究出版物期刊中国冰川研究的专门刊物有《冰川冻土》 。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创办于1979年 。其他涉及冰川的中国期刊还包括:《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乾旱区科学》《乾旱区地理》《寒旱区科学》《地理学报》等 。专着有关中国冰川的代表性着作包括:《中国冰川目录》(1981-2002,共12卷22册)《中国冰川概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着,施雅风主编,1988,科学出版社)《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施雅风主编,2000,科学出版社)及其英文修订版《Glacier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s in China》(施雅风主编,2008,科学出版社)《简明中国冰川目录》(施雅风主编,2005,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及其英文版《Concise Glacier Inventory of China》(施雅风主编,2008,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施雅风主编,2006,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科学50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编,2009,科学出版社)《冰川学导论》(谢自楚、刘潮海主编,2010,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冰川学家中国主要研究冰川的科学家(冰川学家)有施雅风、刘潮海、崔之久、谢自楚、李吉均、黄茂桓、任炳辉、郑本兴、康尔泗、苏珍、秦大河、姚檀栋、伍光和、杨针娘等 。冰川分布中国的冰川,包括境内冰川和雪山,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青藏高原分布集中,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崑仑山、祁连山等诸多山脉,为很多河流的源头 。由于冰川冰雪累计和融化相对稳定,确保了江源河源地区水源的稳定,长江源和黄河源均发源于雪山冰川 。青藏高原冰川主要集中于以下几处,一是藏东南即念青唐古拉山东南段纳木错湖周围,着名的有南迦巴瓦雪峰和加拉白垒雪峰,有西藏境内最长的恰青冰川;二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羊卓雍错附近区域、横断山脉的贡嘎山周围,并以海洋性冰川为主;三是珠穆朗玛峰周围地区有名的为绒布冰川,这一带以冰塔林壮观而着称 。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之特点就是雪线高,东绒布冰川最高雪线达到海拔6200米 。着名冰川阿扎冰川(西藏)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四川)卡钦冰川(西藏)科可萨依冰川(新疆)来古冰川(西藏)米堆冰川(西藏)祁连山七一冰川(甘肃)喜马拉雅山绒布冰川(西藏)特拉本坎力冰川(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新疆)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甘肃)土盖别里齐冰川(新疆)天山托木尔冰川(新疆)达索普冰川(旧称野博康加勒冰川)(西藏)音苏盖提冰川(新疆)玉龙雪山冰川(云南)梅里雪山明永冰川(云南)冰川编目201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京发布《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 。研究显示,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 。冰川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直接的信息载体 。中国于1978年至2002年开展了第一次冰川编目工作,以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航摄地形图和航空相片为主要数据源,总计编制46377条冰川的目录,总面积59425平方公里,估计冰储量约5600立方千米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纷纷表现出退缩状态,中国西部的冰川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2006年科技部设立了《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 。在其资助下,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利用2006年至2010年间的遥感影像,对中国西部冰川分布现状进行一次系统更新 。统计表明中国西部目前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51840平方公里,估算冰川储量为4494立方千米 。通过两次冰川编目对比,发现自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西部冰川总体呈现萎缩态势,面积缩小了18%左右,年均面积缩小243.7平方公里/年 。中国阿尔泰山和冈底斯山的冰川退缩最显着,冰川面积分别缩小了37.2%和32.7%;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和祁连山的冰川变化幅度居中,冰川面积缩小21%到27.2%;喀喇崑仑山、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和崑仑山则缩小8.4%到11.3% 。从冰川面积年均缩小比率来看,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山东段及以南喜马拉雅山区、喜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河源区等是中国西部冰川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地区,年均萎缩幅度高达每年2.2% 。羌塘高原是冰川面积萎缩幅度最小的区域,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每年0.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