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不惊


荣辱不惊

文章插图
荣辱不惊【荣辱不惊】宠辱不惊 , 指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 。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 。出于《新唐书·卢承庆传》:“ 承庆 典选 , 校百官考 , 有坐漕舟溺者 ,  承庆 以‘失所载 , 考中下’以示其人 , 无愠也 。更曰‘非力所及 , 考中中’ , 亦不喜 。承庆 嘉之曰:‘宠辱不惊 , 考中上 。’其能着人善类此 。”
基本介绍中文名:荣辱不惊
外文名:remain indifferent whether favoured or humiliated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出处:《新唐书·卢承庆传》
成语资料读音: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释义:【解 释】:受宠受辱都不在乎 。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 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 , 恋本难为思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形容人豁达的性格示例:不过他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 , 虽然未到~ , 名利皆忘的境地 , 却已能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置之度外反义词:患得患失、宠辱若惊英文:not be moved by (official) honour or disgrace成语典故唐太宗时期 , 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 , 为官清廉 , 做事认真 , 讲求实际 。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 。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 , 主要负责考察官员 。当时 , 考察官员有级别标準 , 先大体分成上中下 , 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 , 比如最好的是上上 , 差一点的是上中 , 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 , 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 。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 , 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 。因此 , 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 , "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 。你把船都弄翻了 , 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幺多 , 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幺一个评价 。"可是 , 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 , 一点也没生气着急 , 反而谈笑自若 , 该怎幺着就怎幺着 。卢承庆觉得 , 我给他这幺低的一个评价 , 他都没生气 , 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 , 这个人有认错表现 , 有责任心 , 改箇中中吧 。改成中中后 , 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 。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 , "宠辱不惊" , 无论怎样 , 他都能坦然面对 。他又调查到 , 那次船翻了 , 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 , 而是因为突然遇到颳大风 , 把粮船给吹翻了 。总之 , 不是人为的原因 。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上看来也不合适 , 又改成了中上 。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 。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 , 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 , 就注意提拔了他 。据说 , 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 , 主要是为国尽忠 , 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 。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 , 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 , 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 , 由于老说实话 , 得罪了皇上 , 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 。当简州司马的时候 , 卢承庆也一点没感觉到窝火 。后来 , 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当刑部尚书 , 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 。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 , 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 , 丧事一定要从简 。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 , 不要再给我买衣服 。棺材外边也别设什幺椁 , 也别套好几层棺材 , 用一层棺材装着埋了就可以 。坟头不要太高 , 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 。碑文不要乱写 , 吹嘘我这一生有什幺功绩 , 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 , 什幺时候死的 , 就行了 。"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 。可见 , 卢承庆不仅清廉 , 而且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宠辱不惊"这个成语 , 意思是指无论宠辱 , 都不在意;用来形容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