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历史上学问最渊博的四个人? 国学中国之最

说到中国历史上学问最渊博的四个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纵观古今,从立言、著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评价,国学界普遍认为学问最渊博的四个人:万世之师孔子,宋朝理学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学宗朱熹朱子,明末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王船山王夫子,南宋《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 。
万世之师孔子
一、中国历史上学问最渊博的人-孔子
孔子学问渊博,智慧超群,从不说有争议的观点,是他最为高明之处 。不像儒家亚圣孟子提出“人性善”这种容易引起争议的观点,同样是大儒的荀子马上提出“人性恶”,成为后世永远没有结论的话题;而对“人的本性”问题,孔子高明的说“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永远没有争议的真理 。孔子祖上是商朝的后裔,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大封诸侯,将商朝遗民商纣王帝辛的儿子武庚、帝辛的哥哥微子启分至宋国,所以孔子祖上是宋国人 。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代,为了逃避宋国的内斗而逃至鲁国,他的官职是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室妻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另一个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孟皮(孔子的哥哥),不幸从小就有足部的疾病,成了瘸子 。叔梁纥心有不甘,在六十六岁时又娶了不满二十岁的颜徵在,生活在了尼山,生下孔子,所以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
至圣-孔子
孔子3岁丧父,虽然生活贫困,但母亲颜徵在还是让他学“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学问和技能;孔子17岁时,母亲也不幸病逝,27岁时,开始开办私学广纳弟子,把教育平民化,读书受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因此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学的第一人;他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和学而优则仕,到30岁时已经颇有名气 。孔子一心学制礼作乐的周公,长途跋涉,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政治主张,以期实现儒家思想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 。现实很残酷,孔子所到之国,要么被以礼相待而送走,要么被无情拒绝,更甚至会被追杀而狼狈逃走 。他在外面整整游历14年,从55岁走到68岁,太过理想化的儒家学说多不被各国诸侯采用,孔子郁郁不得志,用他自己的话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但是,他也有收获,借着游历的机会,收了不少徒弟,沿途讲学,传播思想,获得许多门人的信赖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又以孔门十哲最为优秀,分别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等十人;成就最高的四圣:复圣颜回、述圣曾子、宗圣子思(孔子的亲孙子孔伋)和亚圣孟子 。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家乡,边讲学、边整理圣贤典籍,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源头六部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简称“六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灵魂,他创立的儒家大一统思想影响了后世两千五百多年,直至现在 。
二、中国历史上学问最渊博的人之二-学宗朱熹
朱熹,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他以其独特的洞见和深邃的思考,他将程朱理学推向了高峰,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人们 。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二程”夫子(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1148年考中进士,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先后担任江西南康和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为官清正有为,一生建书院多处,曾为宋宁宗讲过学 。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 。1200年朱熹逝世,享年71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