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力最强盛时期竟爆发了农民起义唐赛儿起义



朱棣时代,堪称是明朝的“大有为”时代:征蒙古,通西域,下西洋,开运河,迁国都,修大典 。累累功业,至今让国人引以为豪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终无法回避----耗费巨大 。虽有永乐朝第一理财能臣夏元吉从中协助,数年以来精心维持,但劳民伤财却终无法避免 。当永乐君臣正着力创建“不世之功”时,明王朝建国后第一场农民起义---山东青州唐赛儿起义,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二月在山东爆发,这场持续三个月的起义不但震撼了正开拓“盛世伟业”的明王朝,更成为朱棣至*无法释怀的一块“心*” 。
说到这场起义的领袖---山东蒲台女子唐赛儿,古今的说法各有不同,明清两代的历史学家皆称她是“逆贼”“妖妇” 。晚明文人冯梦龙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中,有《何道士因术成*,周经历因*破敌》一文,正是以这次起义为蓝本改写而成,但小说中把唐赛儿塑造成一个“放荡荒,人如麻”的女魔头,只能说是“艺术加工” 。而近现代史学家则大多称赞她为“伟大的反封建农民起义领袖”,至今不断“拔高”,污蔑,拔高,加上起义的主人公皆不知所终的结局,令这场六百年前喧嚣一时的抗暴运动,至今笼罩着种种历史的迷雾 。

要解开这团历史的迷雾,且让我们先把目光对准起义的发生地---山东 。

说唐赛儿起义爆发于山东的原因,先让我们看看从洪武末期至靖难之变前,山东的一幅不忍卒读的图景 。
从朱元璋去世的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开始,山东就陷入了恐怖的“连环自然灾害”中,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山东张秋河决口,进而夺小清河水道,造成洪水大规模泛滥,灾情波及鲁中济南,莱芜,乃至鲁东潍坊等地,史载“毁田万亩记,流民二十万人 。”水患尚未平息,胶东地区又遇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洪水海啸,毁“登州,蓬莱,威海三卫,十年*屯一朝丧尽” 。洪水刚刚退去,大规模瘟疫又爆发,明朝廷“募举国良医施*诊治”,以“善安民”著称的铁弦出任参议,至是年九月,疫情方得到控制,谁知两个月不到,从11月开始,鲁中,鲁南地区普降鹅毛大雪,史载“一夜骤寒”,仅压塌民居就有千栋,可谓大雪灾,济南,兖州,济宁,菏泽等府县冻*百姓近两千人,负责赈灾的山东布政铁弦累得“呕*数升”,并向建文帝哭陈道“百姓蒙难,皆臣怠慢之过 。”险些自刎谢罪 。
【明朝*力最强盛时期竟爆发了农民起义唐赛儿起义】

然而打击并未结束,次年年初至七月,山东全省滴雨未落,新种庄家尽数晒*,各地*仓储粮更已告罄 。户部尚书黄纯建议速调朝廷在苏北,苏南的储备粮发往山东赈灾,建文帝准奏,并命侍郎夏元吉火速核算数字 。正在这时,遥远的北平一声炮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靖难之役爆发了 。
如果说之前山东人的苦难是天灾,那么之后山东人的苦难是人祸,这人祸与朱棣一生的五个大功业相连---靖难之役,北伐蒙古,下西洋,通西域,迁都北京 。
先说靖难之役,朱棣的造反,不但令忙于平叛的朝廷赈济山东饥荒的计划搁浅,相反,却要征发山东民夫数万人参战 。之后三年,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就在山东,山东百姓刚经过灾荒,旋即又遭兵祸 。朱棣攻济南坚城,鏖战东昌,大*征伐无数,所过之处皆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 。绵延的兵灾,直到三年后朱棣篡逆大业完成,摇身一变为“永乐大帝”后,方告结束 。


之后夏元吉力主优抚山东,发大量赈济,并将齐王,鲁王等藩王被削土地划拨给农民耕种,免三年赋税,百姓生活方才安定了几年,但民力尚未恢复,永乐八年起,朱棣又开始筹谋北征蒙古,除调度全国各地精锐部队外,更从山东当地征发民夫十万人输送辎重,之后数年,大量山东农民离乡背井,远赴北疆,跟随朱棣大*出生入* 。朱棣接连击败鞑靼,瓦剌的赫赫武功,恰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