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刑事拘留【刑事拘留】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 , 在侦查过程中 , 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 , 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 , 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 , 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 , 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对于何谓紧急情形 , 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
基本介绍中文名:刑事拘留
外文名:Criminal detention
类别:刑事强制措施
解释: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实施主体:公安
主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特点实施主体唯一性有权决定採用拘留的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 , 对于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以及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决定拘留 。人民法院没有刑事拘留权 。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 ,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 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 , 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 , 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 , 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 , 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除以上情形之外 , 在法院庭审过程中冲击法庭的 , 或者有其他妨碍诉讼进行的行为 , 情节严重的 , 法院可以决定对其予以1000元以下的处罚 , 或者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 不论何种拘留 , 均由公安机关执行不管是公安机关决定的拘留 , 人民检察院决定的拘留 , 还是人民法院决定的司法拘留都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 。实施情况特殊性刑事拘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採用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 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而又需要马上剥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 , 才能採取拘留;如果没有紧急情况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时间办理逮捕手续 , 就不能先行拘留 。归属于强制措施刑事拘留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 。与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相比较 , 拘留的特点在于完全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 而非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就剥夺公民自由而言 , 拘留与逮捕具有相似性 , 都属于羁押的一种 , 因而也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能採用 。临时性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措施 。拘留的期限较短 , 随着诉讼的推进 , 拘留要及时予以变更 , 或者转为逮捕 , 或者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 或者释放被拘留的人 。对象特定性刑事拘留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只能适用于法律严格规定的情形 。条件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 , 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 , 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 , 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对于何谓紧急情形 , 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80条採用列举的方式 , 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 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在刑事诉讼中 , 除公安机关依法拥有决定拘留和执行拘留的许可权以外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 , 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 , 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 , 由公安机关执行 。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情形:由检察院自侦的案件 , 犯罪分子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毁灭证据、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 , 以上两种情形检察院可以决定拘留 。程式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 , 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 , 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 , 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案件 , 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 , 部门负责人审核 , 检察长决定 。决定拘留的案件 , 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 , 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 , 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决定拘留下列有特殊身份的人员时 , 需要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备案:(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如果是因现行犯被拘留 , 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其所在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拘留的 , 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2)决定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採用刑事拘留时 , 要报有关部门审批 。西藏、云南及其他边远地区来不及报告的 , 可以边执行边报告 , 同时要徵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人主管部门的意见 。(3)对外国留学生採用刑事拘留时 , 在徵求地方外事办公室和高教厅、局的意见后 , 报公安部或国家安全部审批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 , 必须出示拘留证 , 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籤名(盖章)、按指印 。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的 , 执行拘留的人员应当予以注明 。被拘留人如抗拒拘留 , 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的方法 , 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 , 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情形以外 , 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 , 在24小时以内 , 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所谓有碍侦查的情形是指: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隐匿、毁灭或者伪造证据;有可能互相串供、订立攻守同盟;或者其他同案犯有待查证的 。所谓无法通知的情形是指: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 身份不明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者工作单位的 。影响通知的原因消失后 , 办案人员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 , 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决定拘留的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 , 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讯问的目的是查清事实 , 防止错拘 。同时也可以及时收集证据 , 查明其他同案犯 , 不贻误战机 。在发现不应当拘留时 , 必须立即释放 , 发给释放证明 。所谓不应当拘留 , 主要是指以下情形:犯罪行为没有发生或者被拘留的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虽然有犯罪行为 , 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虽有犯罪行为 , 但不是被拘留人所为的;犯罪行为虽然是被拘留人所为 , 但该人并不具备法定的适用拘留的情形 , 不需要拘留的 。遇有上述情况的 , 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予以释放 , 并发给释放证明 。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 , 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即经过讯问 , 认为被拘留人犯有罪行 , 依法需要逮捕 , 但在拘留期限内没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的 , 如果出于办案的需要 , 应採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以限制其人身自由的 , 可以对其依法改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的 , 应当办理逮捕手续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 , 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 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依照《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二款的规定:拘留后 , 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 , 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 , 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 , 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 , 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有可能逃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可能互相串通 , 订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证及还未採取相应措施的 , 等等 。但在上述情形消除后 , 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的单位 。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 , 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无法通知的情 况包括: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的;等等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候 , 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 , 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如果发现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採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採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式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 ,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 , 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分别作出处理 。一是对需要逮捕的 , 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二是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但不需要逮捕的 , 而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 , 直接向院移送起诉;三是在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明犯罪事实的 , 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 , 继续侦查;四是具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 撤销案件 。以上四种情况均需办案机关对刑事拘留予以解除 。但在解除刑事拘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给被拘留人《释放证明书》 , 并在该文书中写明释放原因 。2、对具有刑诉讼第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除释放被拘留人外 , 还应撤销案件 , 而不能以放代撤 。3、对机关不批准逮捕的被拘留人应立即释放 , 发给释放证明书 。公安机关为需要补充侦查、要求複议覆核的应变更强制措施 。期限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 , 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 , 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 , 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 ,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 ,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 , 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 ,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 , 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 , 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 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 , 认为需要逮捕的 , 应当在14日内作出决定 。在特殊情况下 , 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3日 。对于不需要逮捕的 , 应当立即释放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 , 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 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综上所述 , 一般情况下 , 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 。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 , 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 。根据公安部《规定》第110条规定 , 流窜作案 , 是指跨市、县範围连续作案 , 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 , 是指3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 , 是指2人以上共同作案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託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认为拘留超过法定期限的 , 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 要求解除拘留 。经审查情况属实的 , 应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拘留 。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 , 应当书面答覆申请人 。拘留的保释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 如果保释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 则可以保释 , 那幺在拘留时有应该做些什幺呢 , 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 , 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 , 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 , 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 , 在二十四小时以内 , 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第八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 , 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 , 必须立即释放 , 发给释放证明 。第九十六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 , 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 ,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 ,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採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採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 , 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法律规定了三种拘留: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拘留 , 行政法规定的行政拘留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拘留 。应当注意将三者加以区别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1、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 , 是一种诉讼行为 , 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 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 , 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 , 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2、法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採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而採用的 。3、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两者有着罪与非罪的界限 。4、羁押期限不同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日 ,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 。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5日 。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司法拘留 , 是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过程中 , 法院对于有严重妨碍诉讼行为的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人员採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的主要区别是:1、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 , 它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妨碍刑事诉讼行为而採用的;司法拘留则是一种排除性措施 , 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妨碍诉讼活动的严重行为而採取的 。2、法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採用的;司法拘留则是分别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採用的 。3、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 适用对象仅限于刑事案件中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司法拘留的适用对象是所有在诉讼过程中实施了妨害诉讼行为的人 , 既包括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 也包括案外人 。4、採用的机关不同刑事拘留依法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决定 ,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司法拘留依法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行 。5、与判决的关係不同刑事拘留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 。司法拘留仅仅是对有妨害诉讼行为人的惩戒 , 与判决结果无任何关係 。6、期限不同刑事拘留期限已于前述;司法拘留的期限则最长为15日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 , 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 , 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 。对不听制止的 , 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 , 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 。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 , 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複议 。複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 , 严重扰乱法庭秩序 , 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规定的拘留属司法拘留 , 不是刑事拘留 。相关知识一、什幺情况下会被刑事拘留?(一)《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採用列举的方式 , 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 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 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除公安机关依法拥有决定拘留和执行拘留的许可权以外 ,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 , 对于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权决定拘留:(1)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2)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后 , 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刑事拘留的程式是什幺?(一)拘留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 , 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 , 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 签发《拘留证》 , 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 , 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 。决定拘留的案件 , 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 , 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二)拘留的执行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 , 必须出示拘留证 , 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籤名、按指印 。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 , 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 , 包括使用戒具 。拘留后 , 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 , 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 , 在24小时以内 , 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的时候 , 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 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三)拘留的期限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 , 认为需要逮捕的 , 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 , 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 , 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 , 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 , 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 , 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 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 , 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 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根据以上规定 , 一般而言 , 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 ,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 。以上就是对什幺情况下会被刑事拘留 , 刑事拘留的程式是什幺问题的解答 。可以看出 , 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 , 它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而採用的 。同时刑事拘留又是一种强度较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因此 , 一旦被刑事拘留 , 当事人及其亲属应当立即聘请律师介入 ,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被拘留人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