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师 陈向晖


高级技师 陈向晖

文章插图
陈向晖(高级技师)基本介绍中文名:陈向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4年10月
学历:大专
任职: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室副主任
荣誉: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能手
个人简介陈向晖通过自学,全面掌握了DF4、DF12、GK1C新车型的性能 。同时利用机车进厂修车的机会进行了“偷师”,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处理故障方法,成了机车修理的行家里手 。2006年9月份,他通过内燃机车司机高级技师等级的评定,实现了湛江港高级技师“零”的突破 。为加强港口调车安全高效管理,他成功完成了湛江港铁路分公司10台机车监控装置平面调车语音记录功能的改造,加强了对调车作业安全的控制,为分公司节约了10多万元;他採用甩电机及垫工况开关触指的方法,解决了困扰多月的机车“满负荷牵引列车闯坡发生卸载而坡停”的电器故障问题;他编制了GK1C机车电器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他还成功地完成了单司机室机车监控关于副司机动力间巡检记录功能的改造和机车轮缘润滑及对GK1C机车闸瓦偏磨的攻关处理 。2010年,他编写了《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程式》彩页本,为行车安全监察提供了标準 。所获荣誉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能手;柳州铁路局技术能手;新世纪新型劳动者;青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湛江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湛江港2006年度文明建设优秀操作工;南粤技术能手;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湛江港金牌员工 。人物事迹陈向晖出生于广西铁路工人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为能儘快参加工作,他报读了柳州铁路技工学校 。1994年,他毕业被分配到柳州铁路局玉林机务段,当上机车乘务员 。他凭着“学中乾,乾中学”的恆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由乘务员、副司机、司机到指导司机,并在机车技术比武上分别获得玉林段、柳州铁路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 。2005年,一个湛江港人才招聘的偶然机会,他从3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来到了湛江港铁路分公司,当上了机车指导司机 。钻研业务技术进入湛江港之后,他把加强业务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充实理论基础知识 。进港之初,他发现港口机车比国铁多了东风12和工矿1D两种机型 。因为在学校学的是东风4型机车,它所涉足的有内燃机车柴油机、电传动、控制电器、液力传动等各方面知识,一般要学足三年才能真正掌握 。而要在短期内拿下两类机车谈何容易 。他在加快《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高校教材学习进程的同时,针对新车型系统地自学了三菱可程式控器知识,使原有的电器理论知识更全面 。为儘快熟悉这两种机车,他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跑到机修段的检修坑,对停在那儿的机车进行琢磨、研究 。当时是炎热的夏季,加上机车修理库还没有建造,机械间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人一进去就大汗淋漓,衣服每次都湿漉漉的 。但他天天揣着图纸在机车上爬上爬下,对照机车部件,对照机车电器走线,了解机车内各个系统的性能作用,竟完全感觉不到辛苦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机车内部构造,他利用机车进厂修车的机会“偷师”,通过对各个阀的解体分析,全面掌握每个部件的性能 。他每天下班后都是简单地吃份快餐,就投入到对新车型的学习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基本掌握了新型机车相关知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的基础 。他在总结的基础上,对机车的常见电器、制动机等故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出故障的处理方法 。他坚持在实践中钻研、探索,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上 。对机车的检查方法上儘量做到了全面周到,并不断地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在学习东风12、工矿1C机车制动机的时,由于这两种机车的管路分布与以前学的东风4型机车不一样,为弄清其来龙去脉,他按照机车实物,将每根管路一根根地画了出来 。由于有些管路分布在地板底下,只有把地板撬开才能找得到,常常把衣服弄得很髒,有时手碰伤了,衣服刮破了,也顾不得 。2006年3月,他在玉林机务段看到一则毫不显眼的通知:柳铁机车乘务员高级技师等级考评接受报名 。在分公司的举荐下,他满怀信心地迎接了这一挑战 。按铁道部要求,考试以DF4机车为主要车型及相关“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DF4主要车型因为公司只有两台并且都在东站,除了检修外每天都要用,这对于实作考试的练习来说非常的不利,没有专门的机车训练是很难考得过关的 。为了达到考上高级技师目的,他在考试前的三个周末下班后,不是回玉林而是随便吃了些东西,开机车往东站赶,在东站度过了周六、周日,充分的利用机车交接班的几十分钟时间,进行实作演练 。有时跟着机车一起作业,只要一有停轮就对着部件琢磨起来,机车作业时就在整备房那里对各个部件进行了解体分析,使得对各个部件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机车的检查方法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独到的方法 。在关键性的实作考试中,他闯过四关,唯一一个走到柳铁机车乘务员高级技师等级考试的终点 。攻克技术难关为了早日攻克与该港机车相匹配的行车监控装置,陈向晖常常利用午间及傍晚交接班时段,对机车进行摸索、研究 。八平米的简易斗室成了他攻克“堡垒”的战场 。他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反覆试验研究,2006年9月6日,湛江港第一台铁路事故剋星“列车监控记录装置”在东风12型机车安装成功;2007年春节前夕,第二台“黑匣子”、第三台“黑匣子”相继在东风4型机车运作 。他成功地改造机车“黑匣子”的平面调车语音记录功能和平面调车功能,并使配备一个录音功能由原来每台15000元减为3000元 。他针对东风4型机车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的瞬间接地现象,採用甩电机、垫工况开关触指的方法,準确判断出故障发生原因,解决了机车满负荷牵引造成的卸载、停坡难题 。他成功完成单驾驶室机车监控过程中,动力间巡检记录功能改造、参与了机车轮缘润滑攻关处理和对工矿1C型机车闸瓦偏磨的攻关处理 。经过不断的学习,他的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的提高,在湛江港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机车乘务员比赛中,他凭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精湛的检查修理技术,获得“状元”桂冠,集团“技术能手称号”等荣誉 。热爱本职工作“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女儿小时候没能陪着她,但这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 2007年“五一”黄金周,分居两地的妻子携女儿来湛江,连续两天,他都是在紧张的抢修工作中,根本没时间陪妻子、女儿 。直到5月3日下午,他才在同事的劝阻下与妻子收拾行李,计画乘坐下午五点半的火车返玉林 。当一家人坐上计程车赶往火车站时,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机车故障又要抢修 。他只能愧疚地与一脸茫然妻子做个简单的解释,便下车,转车回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