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章插图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8月23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西南科技大学,2000年12月11日,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01年3月,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成立,同年学院农学、园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0年在原农业生物专科专业的基层上,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增设製药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增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同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转入学院招生、培养,2003年学院办学取得重大突破,“植物学”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店,2004年,植物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至此,学院完成由专科办学到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
基本介绍中文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外文名: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员工数:130人
在校生人数:2500
概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 。目前开展博士、硕士、本科、留学生等各层次人才培养 。现有在校生2500余人,其中本科生2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70余人(硕士留学生18人)、博士留学生12人 。有在职教职员工13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9人,博士75人 。现有校内博士生导师19人(含留学生博导),校外兼职博导6人;有校内硕士导师58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4人 。有全职外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5人,中科院“百人计画”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绵阳市科技杰出贡献奖2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成员4人,校级教学名师2名 。聘有“长江学者”担任学术院长,高水平特聘教授4人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果突出 。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农业硕士(农艺与种业、畜牧、农业管理、食品加工与安全四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 。植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和优势学科(2011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国防基础学科(2008年) 。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製药工程、农学、园艺、动物科学等7个本科专业 。农科为学校三大优势特色学科 。农学本科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为学校十大品牌专业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製药工程本科专业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专业,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省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 。有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和核辐射生物效应与套用校级教学团队 。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和省资源共享课程1门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西科种业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教育部和四川省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本科生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换生培养 。学院有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有一批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包括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废物生物效应”方向)、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核辐射生物效应及套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共享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目前有各类设备3000余台套,总值5000余万元,其中10万以上的有86台(套) 。有50多个教学实验室和5个校属实习基地,其中校属教学实习基地15hm,设施农业实验室1500m,实习基地用房4500m,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学院特别注重科研教学的紧密结合、校内外的协同创新,同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铁骑力士集团、西科种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现已建成科研团队15个,其中“核辐射生物效应生态修复团队”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2支,学校“龙山人才计画”科技创新团队2支 。在生物资源新种质创製与生长发育调控、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生物效应与生物修复、生物质化学衍生物研究、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色和优势 。多年来,科研成果突出,共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1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相关行业部门成果奖励50余项 。通过审定农作物品种50余个 。近5年,现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支撑计画项目(子课题)、国防基础科研及重点项目、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含子课题)支持90余项,各类项目到校经费4800余万元;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20余篇,2018年在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上合作发表论文1篇,有ESI扩展版前3%论文2篇,科学出版社等出版高水平学术专着1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和审定新品种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主持成果6项,2017年主持3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学院注重学术型、複合型、套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截止2018年8月)学院领导党委书记:王德平,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市场行销的教学科研工作 。院 长: 候大斌,男,博士,教 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药用植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教学与研究 。副院长:胡尚连,女,博士,教 授,从事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与生理 。主要从事纸浆用竹遗传改良与调控及其优异种质资源创造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副书记:陈昌霞,兽医硕士(科技心理博士在读),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婚姻家庭、亲子教育、儿童及青少年家庭性健康教育、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副院长: 张猛,男,博士,副教授,从事从事园艺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专业介绍生物技术学科门类:理学 - 生物科学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行销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人才,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本科生 。就业方向: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培养,毕业后适于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套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学位课程:综合外语、无机与分析化学、VB程式设计、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实验 。农学学科门类:农学 - 植物生产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作物生产与管理、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农业产品与技术推广、行政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农业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部门、农业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择业,从事行政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作物学专业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推广学 。动物科学学科门类:农学 - 动物生产类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掌握动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扎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设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和贸易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部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设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和贸易等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动物学专业主干课程:动物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繁殖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 。园艺学科门类:农学 - 植物生产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园林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部门,园艺、园林、商贸等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单位择业,从事行政管理、园艺技术推广与开发、园艺企业经营与管理、园艺产品贸易、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 、园艺学专业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蔬菜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 。生物工程学科门类:工学 - 生物工程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套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研究、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工程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与原理、生化分离工程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工艺学实验、生物工程设备与原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门类:工学 - 轻工纺织食品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研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套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可在与食品加工相关的企事业、高等院校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教学、科研、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工程、食品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学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 。製药工程学科门类:工学 - 化工与製药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製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学、人文科学、经济管理学等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医药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管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以及技术服务等领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套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于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管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以及技术服务等领域工作 。主干学科及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工程製图、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製药工艺学、製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等学位课程:综合外语、VB程式设计、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製药工艺学、製药工艺学实验、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