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腧穴 曲池


人体腧穴 曲池

文章插图
曲池(人体腧穴)【人体腧穴 曲池】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 。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
基本介绍中文名:曲池
国际编号:LI11
别名:鬼臣、阳泽、鬼腿、肘尖
出处:《灵枢·本输》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类属:合穴
腧穴释义曲池:曲,屈曲 。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腧穴定位简便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解剖定位当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乾 。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 。此穴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主治外感热病、风热上扰的头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的咳嗽、气喘;此穴不但疏散表热,还可清解里热,具有清泻热毒、通经止痛之功,治疗阳明积热所致的头痛、齿痛、目痛等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治疗湿、热、气、血壅滞大肠,肠腑传导失职的腹胀、腹痛、吐泻、痢疾、便秘、肠痈及阳明郁热的乳痈等;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可泻除热毒郁遏肌表的各种皮肤疾患;此穴属土,还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加之可以解表热、泻内火,用于治疗痰火扰心或热扰神明的胸中烦满、善惊、癫狂等神志病,甚至热极生风的抽搐,以及风阳上扰、气血上沖的头痛头晕;此穴位于肘部,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功,用于治疗上肢痿痹、瘫痪诸疾 。主治病证中医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乾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瘲,癫狂,善惊;胸中烦满,咳嗽,哮喘;热病,伤寒,伤寒余热不尽,疟疾,消渴,水肿等 。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 。西医病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配伍套用便秘(实证):曲池、中脘、足三里、内庭(《针灸学简编》) 。
肠痈:曲池、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针灸学概要》) 。
呕吐,肝气犯胃:曲池、肩髃、中脘、足三里(《针灸学简编》) 。
痰厥头痛:曲池、丰隆、风池(《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
目红肿生翳:曲池、睛明、攒竹、瞳子修、太阳、合谷(《新针灸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