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信息系统的缩写 经理信息系统( 二 )


主管信息系统的缩写 经理信息系统

文章插图
EIS运作架构套用条件1.Web-based :透过Web , 由浏览器就可连上系统 , 不用在客户端另外安装软体 , 使主管可轻易在企业里部署决策 。2.Intuitive & easy to use :直觉式且容易使用的操作界面 , 让百忙中的高阶主管 , 透过简单的表示方式 , 就可了解企业整体概况 , 不需额外付出学习成本 。3.Granularity of views :可提供主管各种角度的分析(1)Executive view:决策者角度的分析 , 让决策者透过几个关键指标(KPI) , 就可掌握整体状况 , 提供决策者辅助决策的信息 。(2)Summary view:汇总的分析 , 让决策者透过各个分析的模组(如:趋势分析、排行分析) , 对个别指标进行细项的分析 。(3)Detail view:各个分析可针对异常状况 , 向下展开(Drill down) , 让决策者查明问题真相所在 。4.Extensible :易于延展 , 有容易使用的工具及组件 , 让主管可根据变动的信息需求 , 弹性发展系统的解决方案 。5.Rapid implementation :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就快速建置 , 看到成果 , 达到快速回收投资(Rapid Return Investment)的效果 。展望随着EIS在组织中的不断成功 , 人们普遍认同了EIS的重要地位 , 但是EIS到底应该向何处发展?这是一个众多企业家和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 , 在当今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下 , 高速发展的技术和不断更新的管理观念给EIS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为了解决那些富有挑战性的组织问题 , 作为支持高层经理工作的最为有效的信息系统 , EIS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而这些要求的满足都依赖于EIS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数据的外部化与智慧型化 。成功实现的EIS在取得内部数据和监测内部状态上己颇有成效 , 但对外部数据的取得仍十分有限 , 这与EIS倡导者的初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由于外部环境的複杂多变和外部数据的高度非结构化 , 在目前阶段的技术水平支持下 , 对外部的状态监测和数据访问比对内部的状态监测和数据访问要难以实现 。事实上 , 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理可能不把EIS作为正式的外部信息源 , 也对此不做出较高的期待 。高层经理宁愿自己去做大部分的外部信息监测 , 并且认为其中有一些只有他们才能看得出的微妙之处 。此外 , 在自动地从外界大量的繁杂数据中智慧型化识别和析取经理需要的信息方面 , EIS系统的能力还很弱 。EIS既然是对範围广、结构化差、多变的经理活动提供支持 , 数据的外部化和智慧型化是必不可少的 。在市场全球化趋势下 , 组织管理的重心也逐渐外移 , 经理处理外部信息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新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 , 如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挖掘(Data Mining)和数据集市(Data Market)的出现 , EIS中的数据的外部化和智慧型化方面将有所加强 。2.结构的柔性化和灵活化 。变化是当今的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之一 。业务流程重组、竞争者变动、组织联盟、新技术的採用、老系统的移植等一系列变化因素正改变着组织的信息技术环境 。缺乏柔性的信息系统已成为组织成功的严重障碍 。逐步提高组织信息系统的柔性及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为变化率日益增长的组织提升应变能力的必由之路 。柔性是组织在剧变的环境中发展及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可缺少的能力 。柔性的企业需要柔性化的信息系统 。EIS集中于满足高层经理战略决策信息的需求 。它侧重于对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提炼以及对高层经理办公业务的辅助 , 其特点在于根据高层经理的需要和习惯裁剪信息产品形成自己的视图 , 其处理的信息对象是高度非结构化的 。由此可见 , EIS的本质决定了对该系统的柔性化和灵活化的要求 。3.系统的协作化和分布化 。新时期动态的组织环境和信息技术使得组织向扁平化和集成化发展 , 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结构 。这意味着在组织的各项工作中涉及到了更多的信息与更大程度的沟通 , 需要不同于传统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这都表明对组织协作和权力分布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时代的到来 。传统意义上的EIS被定义为仅仅供少数高层管理者使用的系统 , 其目前的套用仅限于组织中的关键人物 , 由此导致的套用上的非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看来 , 使这种面向少数组织成员的信息系统扩展到其他的知识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情况下 , 只要能使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有显着的进步 , EIS完全可以扩展到组织的较低层次 。EIS开发技术的成熟化将降低成本 , 从而可以扩大用户层面 。在未来扁平化网路化的组织结构中 , EIS的协作化和分布化将是必然的趋势系统特性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个标準: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採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统一规划的资料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誌 , 它象徵着MIS是软体工程的产物 。通过MIS实现信息增值 , 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 , 实现辅助决策 。MIS是发展变化的 , MIS有生命周期 。MIS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工作基础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準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 才能进行MIS的开发 。因此 , 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 , 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式化 , 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 管理业务的标準化 , 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範; 报表档案的统一化 , 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规划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制定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 , 确定规划的基本问题 , 如规划的年限、规划的方法 , 确定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的规划等 。第二步 , 收集初始信息 。包括从各级干部、卖主相似的企业、本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领导小组、各种档案以及从书籍和杂誌中收集信息 。第三步 , 现存状态的评价和识别计画约束 。包括目标、 系统开发方法、计画活动、 现存硬体和它的质量、 信息部门人员、运行和控制、资金、安全措施、人员经验、手续和标準、中期和长期优先序、外部和内部关係、现存的设备、现存软体及其质量 , 以及企业的思想和道德状况 。第四步 , 设定目标 。主要由总经理和计算机领导小组来设定 , 包括服务的质量和範围、政策、组织及人员等 , 它不仅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 , 而且应有整个企业的目标 。第五步 , 準备规划矩阵 。列出信息系统规划内容之间相互关係所组成的矩阵 , 确定各项内容以及它们实现的优先顺序 。第六步 , 第七步 , 第八步 , 第九步 , 是识别上面所列的各种活动 , 判断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性质的活动 , 还是一种重複性的经常进行的活动 。由于资源有限 , 不可能所有项目同时进行 , 只有选择一些好处最大的项目先进行 , 要正确选择工程类项目和日常重複类项目的比例 , 正确选择风险大的项目和风险小的项目的比例 。第十步 , 确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 。依此编制项目的实施进度计画第十一步 , 然后在第十二步把战略长期规划书写成文 , 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与用户、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以及信息系统领导小组的领导交换意见 。写出的规划要经第十三步 , 总经理批准才能生效 , 并宣告战略规划任务的完成 。如果总经理没批准 , 只好再重新进行规划 。基本原则系统观点企业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 , 具备系统的基本特性 , 它可以分解为一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 这些子系统各自有起独立的功能 , 有起其边界 , 输入与输出 。但各子系统之间彼此联繫、配合 , 共同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这反映了系统的目的性 。对子系统本身进行观察 , 它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 有其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与输出 。一个子系统还可分解为更低一层的子系统逐级分层便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 。开发企业信息系统 , 必须用系统的总体观点来进行 。在系统的总目标下 , 设定各个子系统 。开发子系统时 , 必须首先搞清楚系统与该子系统的关係 , 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係 , 也就是某个子系统也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关係 。孤立的开发一个个小项目只能是事倍功半 , 从形式上看起来可能见效快 , 但总体上看效率低 , 进度慢 。用户观点信息系统是为管理人员决策服务的 。管理人员就是系统的用户 , 只有用户使用方便满意的系统才称得上是好的系统 , 而为一个用户所接受、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服务于用户的成功的信息系统 , 离不开用户的参与 , 从最初的总体规划的制定 , 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 以及最后的系统实施的全过程 , 都需要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真诚合作 。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用户自己 , 用户不仅是使用信息系统的主人 , 也是开发信息系统的主人 。只有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真诚的合作 , 才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一把手原则开发信息系统是一个周期长 , 耗资大 , 涉及面广的一项任务 。它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的职能科室的业务管理人员的协同配合 。它的开发影响到管理方式、规章制度以及职责範围 , 甚至会涉及管理机构的变化 。这种影响面大的开发工作 , 没有最高层领导 , 特别是企业一把手的参与和具体领导 , 协调各部门的需求与步调 , 开发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 。系统开发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领导层的参与与支持 。也称为一把手原则 。作为一项複杂的系统工程 , 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区分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必须规定明确的任务 , 提供相应的文档资料,作为下一个阶段的依据 , .这些原则都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训 。如不严格按阶段进行开发 , 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混乱,以致返工或某些工作推倒从来.系统分析未完成之前 , 就匆忙地选机型,确定硬体配置,或系统设计未完成之前,就开始编写程式 , 这都是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经常出现的情况 , 这样做,很可能造成浪费与返工 。开发原则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包括计算机硬体技术、计算机软体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和资料库技术 。一、计算机硬体技术硬体基础设施包括网路平台、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硬体系统是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 。其中 , 网路平台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基础 。二、计算机软体技术软体分为系统软体和套用软体:系统软体是指为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外设 , 以及提供计算机与用户界面的软体 。各种语言和它们的彙编或解释、编译程式、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式(Monitor)、调试程式(Debug)、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式、程式库、资料库管理程式、作业系统(OS) 。三、计算机网路技术计算机网路是用通讯介质把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其他网路设备连线起来 , 以功能完善的网路软体实现信息互通和网路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路包括网路介质、协定、节点、链路 。计算机网路拓扑结构:网路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 , 并用以表示网路的整体结构外貌 , 同时也反映各个模组之间的结构关係 。按照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 计算机网路的拓扑结构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结构和广播传输结构两大类 。计算机网路根据通信距离可分为区域网路和广域网两种 。四、资料库技术资料库系统包括数据集合、硬体、软体和用户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资料库系统、关係型(Relation Model)资料库系统 。实体联繫模型(E-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 , 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 , 忽略了非本质的细节 ,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资料库设计的步骤包括用户需求分析、资料库逻辑设计、资料库物理设计、资料库的实施和维护四个阶段 。关係的规範化理论是资料库设计过程中的有力工具 。範式 , 是指关係满足一定的条件 。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託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体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緻 。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 , 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 , 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结构分析、结构设计 , 结构程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 。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 。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 。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 。2.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 , 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体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 。是一种快速、灵活、互动式的软体开发方法学 。其核心是用互动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 , 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 。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两种方法的结合 , 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 , 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 。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开发策略不可行的开发方法:组织结构法 , 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 , 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 。资料库法 , 开发人员从资料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 。想像系统发 , 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像为基础进行开发 。可行的开发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 , 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 , 逐渐从抽象到具体 , 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 , 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 。自下而上(Bottom__Up) , 设计系统的构件 , 採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 , 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繫 。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 , 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最佳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 。体系结构国际标準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了用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OSI)模型 。这是一种定义连线异种计算机的标準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套用层七层 , 也称七层协定 。单个信息系存在具有一般意义的层次模型:物理层、作业系统层、工具层、数据层、功能层、业务层和用户层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伺服器(C/S)结构模式和浏览器/伺服器(B/S)结构模式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