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


鲁迅小说

文章插图
鲁迅小说【鲁迅小说】鲁迅小说指的是由作家鲁迅写的小说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髮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鬍鬚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
基本介绍中文名:周树人
别名: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
人物信息中文名:周树人别名:原名周树人,又名周樟寿 。字豫山,豫亭,后改为周豫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主要成就:领导新文化运动作品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编》身高:161厘米重要事件 :新文化运动图书信息作者:鲁迅 着钱理群 王得后 选编
鲁迅小说

文章插图
鲁迅像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0月ISBN:978-7-5339-0441-8字数:316千字定价:19.50元目录:《吶喊》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五篇,作于1918年至1922年间,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1926年10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入作者所编的“乌合之众” 。1930年1月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印行的版本均从1930年版 。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髮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一篇 。作于1924年至1925年间,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乌合之众”之一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故事新编》本集初版收小说八篇 。作于1922年至1935年间 。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为巴金所编“文学丛刊”之一 。序言补天奔月理水採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集外作品》怀旧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一卷 坟 热风 吶喊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新编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第五卷 伪自由书 準风月谈 花边文学 拾零集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着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补充书目《如果鲁迅活到今日》121分钟小说艺术风格鉴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鲁迅先生的小说,亦正如此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同时他也一再地表示,他所强调的是“用自力克服一切困难,并非真劝人都到山里去”;他自己更是绝不愿意躲到“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的田园诗中去,他要“活在人间”,即使是遭到人们的孤立,排挤,也仍然不离开“人海”,让生命的“沉钟”永远“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寂寞地鸣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蹟” 。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讚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从这样的审美观点出发,鲁迅喜爱的自然美是“人们和天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和人生斗争精神的深沉雄大、壮阔古拙的力的美 。在《野草》里,鲁迅也曾描绘过江南明丽的风光,如《好的故事》,他所着重的依然是从“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的“美的人和美的事”中去捕捉“飞动”的美,从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但总的说来,他对秀丽的江南风景,“并无敏感”,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不爱江南 。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以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 。在《野草·雪》里,“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鲁迅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係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係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採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洩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 。诚然阅读鲁迅作品,总喜欢与“阶级斗争”挂鈎 。其实,细细品来却会有别一番风味 。《狂人日记》,我不能给它下个定义,在一开始读它时,我甚至摸不着头脑,我不清楚自己这是在看一篇什幺样的文章,有点害怕,有点疑惑,那吓人的语句,吃人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使我不禁联想自己所生活的生活,是该怎幺样?也许他的“吃人”也可理解为当今社会中金钱为上,以利为友的没有亲情友情可言的只顾自身,榨人不眨眼的冷酷的竞争吧,没有钱就不能生活,就只能乞求,去要饭,这不是跟吃人一样吗?但生活中,我也是相信有那幺些温暖可言的,毕竟每天的太阳是温暖的,在人类越来越文明之际又怎幺可以发生人吃人的这种野蛮行为呢 。很欣赏阿Q的那种心满意足的自认为得胜的心态,称之为妙法不为过 。但被人打了之后还有愉快心情,还能和别人调笑一通,回到土谷祠倒头就睡着了,这就是阿Q精神吗?有点愚甚至有点蠢,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调节心理的好办法,凡事换个角度想或许会有收穫吧 。读书后,回望一下各部小说,凛然发现鲁迅先生其实是在博大的、运动着的“自然”中,发现与肯定了人 。风格鲁迅的小说之所以开掘深,立意新,主要是因为他在构思时高瞻远瞩,熔铸古今,他是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现实与历史血肉相连的深度来认识、分析、发掘事物的内在本质,铸造艺术形象的 。因此,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将不断奋斗,向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