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基质


土壤基质

文章插图
土壤基质【土壤基质】土壤基质(Soil matrix) 地表岩石经风化一成土作用形成的由小于0.01毫米的矿质和(或)有机质颗粒组成的物质 。是形成土壤的基本材料 。它不同于原来的岩石(或称母岩),形态、性质均已变化 。既非土壤,也非岩石,带有许多母岩特性,长期影响着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土壤基质
外文名:soil matrix
组成:粉砂粒、游离氧化物、有机物质等
特性:在单偏光镜下呈紧密排列的连续体
大小:小于10微米
意义:鉴定土壤肥力水平
释义土壤基质(soil matrix)在土壤微形态分析中,一般把小于10微米的粉砂粒、粘粒、游离氧化物、有机物质等土壤物质称作“土壤基质”,在单偏光镜下呈紧密排列的连续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可显示从均质到强双折射的光学性质 。形成与特性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由<0.01毫米的矿质和有机颗粒组成的连续相 。包括0.009毫米-0.005毫米的粗基质颗粒、0.004毫米-0.002毫米的细基质颗粒和<0.002毫米的细粒物质,并可分为浊松基质、黏结基质、胶凝基质、高度胶凝基质和絮凝基质等 。鉴定土壤基质类型,有助于判断:①土壤的风化-成土阶段,由低级至高级表现为浊松基质->黏结基质->胶凝基质->高度胶凝基质;②土壤肥力水平(高度熟化土壤的耕层中多具凝基质);③土壤基质与粗骨颗粒的比例(基质比),反映土壤总的颗粒组成特徵 。其他基质与土壤的根本区别是肥力 。成土过程,是形成肥力的过程 。中国茶园土壤基质很多,有酸性岩(如花岗岩)、基性岩(如玄武岩)、硅质岩(如石英岩)、泥质岩(如页岩)、砂质岩(如红砂岩)等岩石的风化体、第四纪红黏土等 。酸性岩风化体发育的茶园土,矿质营养较完全、质地疏鬆,常是产名优茶的土壤 。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茶园土,矿质营养贫缺,质地黏重 。基质虽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但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是成土的重要人为因素,它可超越土壤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使不同基质发育的土壤向高肥力定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