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实验指导 土壤物理学


附实验指导 土壤物理学

文章插图
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附实验指导 土壤物理学】《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是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绍ISBN:9787810025041
页数:327
定价:5.80
出版社: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10
装帧:平装
作品目录第一章 土壤基模第一节 土粒的粒径分布一、土粒的粒级二、土粒的粒径分布和分析三、土壤质地第二节 土壤团聚一、粘团的形成二、粘团的再团聚三、土壤团粒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四、土壤结构第三节 土壤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状况一、土壤的比表面积二、土壤的孔隙状况第四节 土壤的胀缩第五节 土壤基模中三相物质比一、比重二、容重三、总容重四、乾比容五、孔度六、空隙比七、土壤湿度八、充气孔度第二章 土壤水的能量和运动第一节 土壤水的测定一、烘乾法二、中子法三、γ射线法四、TDR法第二节 土壤水的能态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水势的单位三、土壤水吸力第三节 土水势的热力学基础一、自由能二、土壤水的自由能三、土-水-气系统的自由能第四节 土壤水特徵曲线一、土壤水特徵曲线的定义二、影响土壤水特徵曲线的因素三、滞后现象第五节 基模势与土壤水特徵曲线的测定一、基模势的测定二、土壤水特徵曲线的测定第六节 土壤水流综述一、毛细管中的层流运动二、土壤水流简化模型 通量第七节 饱和流一、达西定律二、达西定律的适用範围三、土壤导水率四、饱和流方程――Laplace方程五、不同情况下的达西定律第八节 非饱和流一、非饱和流与饱和流的比较二、非饱和流的达西定律三、非饱和流的基本方程四、非饱和流基本方程的解五、扩散率和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第三章 田间水分循环第一节 入渗一、入渗现象二、入渗水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三、不同入渗条件下的定量研究第二节 再分布和内排水一、再分布过程的描述二、再分布过程的分析三、关于“田间持水量”概念的讨论第三节土面蒸发一、基本概念二、蒸发的定量研究第四节 植物吸收土壤水一、植物的吸水机理二、根系吸水的定量分析第五节 田间水量平衡与能量平衡一、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二、田间水量平衡三、田间能量平衡第四章 土壤中溶质运移第一节 溶质运移的机制一、对流或质流二、扩散三、水力弥散第二节 溶质运移方程一、基本方程二、求解方法第三节 溶质运移与土壤基模特性一、溶质在大团粒结构土壤中的运移二、溶质的吸附一解析与运移三 溶质运移与植物吸收第五章 土壤空气第一节 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变化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二、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第二节 土壤中的空气流一、气体的对流运动二、气体的扩散运动三、土壤空气扩散率的测定第三节 几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土壤孔隙连续度和弯曲度二、孔隙连续度与溶质运移三、土壤剖面上的非稳态流第六章 土壤温度和热流第一节 土壤的热性质一、土壤的热容量二、土壤的热传导和导热率(λ)第二节 土壤中的热流及其基本方程一、土壤中的热流二、土壤热流基本方程三、土壤中热流问题的解第三节 土壤热参数的测定一、土壤热容量的测定二、土壤热传导率(λ)和热扩散率(D)的测定第四节 温度对土壤水、气保持和运动的影响一、温度对土壤水吸力的影响二、温度梯度影响下土壤水、气的再分布三、非恆温条件下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第七章 土壤的空间变异第一节 地域化变数 时间序列;一阶矩和二阶矩一、地域化变数二、时间序列三、一阶矩和二阶矩第二节 二阶平稳假设和内蕴假设一、二阶平稳假设二、内蕴假设第三节 半方差的估算一、一维半方差的估算二、二维半方差的估算三、半方差图的绘製第四节 半方差模型一、协方差和半方差的性质二、半方差模型三、安全型和危险型半方差第五节 半方差函式的几个问题一、支撑尺寸 正则化二、套合模型第六节 横互相关第七节 合理取样数目的确定第八节 Kriging插值附实验指导实验一 土壤的粒径分析实验二 土壤的微团粒分析――吸管法实验三 中子测水仪在田间的使用实验四 张力计的组装和使用实验五 土水势及其分势实验六 高基模势(低吸力)範围的土壤水特徵曲线的测定实验七 压力板(膜)法测定土壤水特徵曲线实验八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实验九 土壤入渗率的测定和层状土壤入渗现象的观察实验十 土壤水再分布的观察与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实验十一 土壤水扩散率的测定实验十二 土壤空气组成的测定――气相色谱分析仪法实验十三 土壤导热率 土壤比热 热扩散率的测定实验十四 土壤通气性的测定?实验十五 土壤的膨胀实验十六 植物叶水势的测定(压力室法)和叶面温度的测定(红外法)附录 常用换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