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景区


枫桥景区

文章插图
枫桥景区【枫桥景区】枫桥风景名胜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画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 。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枫桥景区
地理位置:金阊区 枫桥路底
占地面积:10公顷
开放时间:8:00—17:00
景点级别:省级风景名胜区
门票价格:25元
着名景点:铁铃关枫桥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江苏省苏州市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发展历史景区历史悠久,隋 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嚮往之地;明代抗击倭寇,留下遗蹟铁铃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 。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画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 。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主要景点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漕运展示馆”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苏艺名人坊”聚集了苏州十几位民间艺术大师,展示作品并表演技艺;以红枫等百余种树木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 。现已形成规模较大、历史遗蹟众多、吴地风味浓郁、文化内涵丰富、观赏趣味性较强的风景名胜区,是解读苏州的最佳选择 。枫桥枫桥苑是一座古典庭园式建筑,陈列展示了枫桥景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分3个展室:“枫桥五古”、“枫桥胜迹”、“远景规划” 。其中《枫桥胜迹》立体微缩景观,全长20米,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姑苏城外枫桥一带的繁华景象和民俗风情 。坐落在庭院中的唐代诗人张继的青铜像,神态端庄,仿佛正在凝神计数使人摆脱烦恼的寒山寺108下钟声 。庭院后集字恢复的宋代宰相王珪《枫桥夜泊》诗碑,为“张继诗第一石”,极具欣赏价值 。古人的枫桥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 。枫江,又称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张祜的《枫桥》(一作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云:
枫桥景区

文章插图
林散之草书《枫桥》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投笔从戎,西赴巴蜀,途径苏州,深感任重道远,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枫桥》,诗云: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之作不胜枚举,明人高启在《泊枫桥》中发出这样的感叹: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旧又作封桥 。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指出:普明禅院,在吴县西十里枫桥 。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张继有《晚泊》一绝 。孙承祐尝于此建塔 。近长老僧庆来住持,凡四五十年,修饰完备,面山临水,可以游息 。旧或误为封桥,今丞相王郇公顷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而“枫”字遂正 。文中提到的“今丞相王郇公”,就是宋仁宗时大学士王珪,曾书写《枫桥夜泊》诗碑,立石寺中 。王硅和朱长文都认为桥名当作“枫桥” 。但是,明初卢熊在《苏州府志》中则有不同的见解:枫桥,去阊门七里 。《豹隐纪谈》云旧作封桥 。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宇,相承至今 。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 。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史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 。翁逢龙亦有诗,且云寺有藏经,题“至和三年曹文乃所写,施封桥寺” 。作“枫”者非 。熊尝见佛书,曹氏所写,益可信云 。枫桥的历史枫桥是苏州有名的古蹟,始建年代不详 。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 。桥长三十九点六米,宽五点二七米,跨度十米,东堍与铁铃关相连 。游人可乘坐画肪,穿行桥洞,在水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剎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 。铁铃关枫桥敌楼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 。据方誌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烧阊阎门枫桥一带,“焚掠殆遍”,“积蓄纤悉无遗” 。一年后,倭寇又自浒墅关窜犯枫桥 。经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 。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 。倭寇垂涎,往事可鉴 。枫桥北近射读、长荡,南通齾塘、太湖 。寇之所热中者,城内十一,而此地十九 。”为了加强金阊一带的防卫,枫桥敌楼拔地而起,“方广周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有奇,下垒石为基,四面瓷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铳炮” 。平时可以登高僚望,巡视戒备,战时可以举烟报警,藏军固守,与关前的河道、桥樑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