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工程系列教材:软体架构设计实践教程


软体工程系列教材:软体架构设计实践教程

文章插图
软体工程系列教材:软体架构设计实践教程基本介绍书名:软体工程系列教材:软体架构设计实践教程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510页
开本:16
作者:张家浩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302366373
内容简介《软体工程系列教材:软体架构设计实践教程》形式与内容编排与同类教科书有较大变化,在简短的基本概念介绍之后,配备大量的配套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获得真实的架构体验 。同时,在案例介绍中儘可能地採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平台和工具,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之后,马上就可以使用,缩短了学校与企业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 。图书目录第1章认识软体架构 1.1软体架构与软体工程 1.1.1软体产业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1.1.2软体系统的複杂性 1.1.3克服“软体危机”的进程 1.1.4现代软体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徵 1.1.5国内软体产业发展的问题 1.1.6软体架构与软体工程课程的关係 1.1.7本课程的参考书 1.2软体架构概述 1.2.1软体架构的定义 1.2.2软体架构的视角 1.2.3软体架构的表示方法 1.2.4架构的一般特性 1.2.5统一过程(RUP)的架构 1.3感受身边的架构存在 1.3.1电灯开关控制系统的架构 1.3.2滑鼠接口的架构 1.4两个小程式的架构分析 1.4.1两个小程式 1.4.2“欢迎”程式的实现过程 1.4.3小程式的架构实现小结 1.5实践与思考 1.5.1实践题 1.5.2思考题 第2章架构与架构师的作用 2.1架构是需求将如何被实现的描述 2.1.1档案传输软体的架构描述与分析 2.1.2档案传输软体的新需求及其改进方案 2.1.3架构描述表达了系统必须实现的需求 2.1.4架构描述表达了软体系统的实现结构 2.2架构提供满足关键属性需求的方案 2.2.1汽车控制系统架构演变的案例分析 2.2.2软体系统的关键质量属性需求 2.2.3关键质量属性需求与系统功能的正交性 2.3架构是软体叠代开发的框架 2.3.1架构是软体叠代开发的框架 2.3.2软体产品开发对架构的依赖 2.4架构是软体过程管理的基础 2.4.1软体过程可视性与软体架构 2.4.2软体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2.4.3微软VSTS的软体过程跟蹤 2.4.4将架构的关键构件设定为基线 2.5软体过程对架构的反作用 2.5.1需求影响架构 2.5.2系统设计影响架构 2.5.3软体过程影响架构 2.5.4组织影响架构 2.5.5架构的反作用 2.6软体架构师的作用、任务与责任 2.6.1架构师的作用 2.6.2架构师的任务与责任 2.6.3从编码工程师到架构师 2.7实践与思考 2.7.1实践题 2.7.2思考题 第3章软体架构的描述与可视化 3.1架构描述与UML架构视图 3.1.1架构描述的基本考虑 3.1.2基于UML4+1的软体架构视图 3.2绘製软体架构视图 3.2.1用Visio2007绘製架构视图 3.2.2用RationalRose2003绘製架构视图 3.2.3用VS2010绘製架构视图 3.2.4架构师的思考 3.3使用RationalRose逆向分析工具分析架构 3.3.1RationalRose逆向分析工具概述 3.3.2对C++项目进行架构逆向分析 3.3.3“欢迎”程式架构的逆向分析 3.3.4架构师的思考 3.4用微软VS2010逆向分析工具分析架构 3.4.1微软VS2010逆向分析工具概述 3.4.2使用VS2010对五子棋程式进行架构逆向分析 3.4.3“五子棋”系统架构的逆向分析 3.4.4架构师的思考 3.5架构设计阶段的软体工程文档 3.5.1系统设计规範的内容 3.5.2规範系统设计活动过程 3.5.3规範设计的製品 3.5.4需要编写哪些架构视图和文档 3.5.5透过架构视图表现架构设计的核心内容 3.6实践与思考 3.6.1实践题 3.6.2思考题 第4章从需求到架构 4.1架构师的需求过程 4.1.1现代软体工程的需求过程 4.1.2需求获取阶段与架构师的关注点 4.1.3需求分析阶段与架构师的关注点 4.1.4需求处理阶段与架构师的关注点 4.1.5需求评审阶段与架构师的关注点 4.2需求转换的面向过程方法 4.2.1理解需求模型的概念与意义 4.2.2面向过程的需求建模方法 4.2.3面向过程的需求转换 4.2.4面向过程的变换流与事物流转换 4.2.5採用变换流方法的案例分析 4.2.6採用UC矩阵方法的案例分析 4.2.7面向过程需求转换方式的弊端 4.3认识和理解需求分析的OMT模型 4.3.1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区别 4.3.2基于UML用例的业务建模 4.3.3基于UML的类与对象建模 4.3.4基于UML的动态建模 4.3.5基于UML的功能建模 4.3.6电梯控制系统的OMT模型描述与分析 4.4面向对象的需求转换方法 4.4.1面向对象转换的一般概念 4.4.2从需求模型到物理架构 4.4.3从需求模型到开发和运行架构 4.4.4从需求模型到逻辑架构和数据架构 4.4.5电梯控制系统的5个架构分析 4.5ATM扩展项目的需求转换过程 4.5.1ATM基本系统 4.5.2ATM扩展的需求获取 4.5.3ATM扩展需求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4.5.4ATM扩展需求的架构规划 4.5.5ATM扩展需求的架构设计与平衡 4.6软体架构师的需求参与 4.6.1需求与架构衔接阶段的角色扮演 4.6.2架构师参与需求深度的“底线” 4.6.3需求与架构平衡的“底线” 4.7实践与思考 4.7.1实践题 4.7.2思考题 第5章软体架构设计的参考模型 5.1传统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思想方法 5.1.1传统系统设计的思路 5.1.2抽象与求精的设计方法 5.1.3模组松耦合与强内聚的追求 5.2两种典型软体系统的架构模式分析 5.2.1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架构的层次模式 5.2.2作业系统架构的层次模式 5.2.3两种系统架构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5.3其他典型软体架构模型及其参考意义 5.3.1流程处理系统 5.3.2客户/伺服器系统 5.3.3层状系统 5.3.4三级和多级系统 5.3.5团聚和串列法 5.3.6代理 5.3.7聚合和联邦系统 5.4实践与思考 5,4.1实践题 5.4.2思考题 …… 第6章软体架构的概要设计与实现 第7章基于接口、组件和SOA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第8章基于MVC设计模式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第9章基于关键需求的架构设计、验证与评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