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先写黄莺啼叫,表明初春的美好,后借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咏早春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花盛开时要去欣赏,不要等到春天离开时落花纷乱夹杂着青苔,这时,春天已经失去了魅力 。这首词警示人们要把握青春时光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又极其準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初长时从远近不同的空间距离上观看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全集》
文学体裁:词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减字木兰花1莺初解语2 。最是一年春好处3 。微雨如酥4 。草色遥看近却无5 。休辞6醉倒 。花不看开人易老7 。莫待春回8 。颠倒9红英10间11绿苔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五代人作《木兰花令》,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双调,仄韵 。又有《偷声木兰花》,于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 。《减字木兰花》即就偷声体第一、第五句再各减三字而成 。
    莺初解语:黄莺刚刚理解人语的时候 。
    最是一年春好处: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春光 。语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 。最,犹正,恰 。
    酥:乳酪食品 。这里喻指滋润万物的雨水 。
    近却无:近看什幺色彩见不到 。“草色”句也出自前注韩诗 。
    休辞:不要推託 。
    花不看开人易老: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
    莫待春回: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 。
    颠倒:错乱,混乱,纷乱 。
    红英:落花 。
    间:夹杂着 。
白话译文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濛濛,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去在这个季节醉倒,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否则将是落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 。创作背景《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 。苏轼时年28岁 。这个时候,苏轼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 。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 。其弟苏辙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苏轼次韵,并作这首词寄给他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词的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 。开始一句“莺初解语”点明初春的时令,第二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点明初春地位 。接着三、四句“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写初春美景,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緻,描写得极为逼真 。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 。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 。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 。如果不看春花,就意味着会失去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 。这是最大的人生误区 。“人生易老天难老” 。东坡的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 。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何不改为“人生何以易此乐,及时看花春常归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的恆言 。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 。与苏辙《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的开头:“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形成呼应 。这首词以鲜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初春有形世界的美妙画图 。以景托情,向人们展现了尽享人生青春的无限风光 。名家点评中原族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谢钧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把早春美提炼为艺术美,描绘出一种素淡的、若有若无的、极难描摹的色彩,给读者以无尽的想像和美感趣味 。”(《全宋词佳句精编》)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代表,并称“苏辛” 。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 。《全宋词》收其词约350首 。《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