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性脑病


急性中毒性脑病

文章插图
急性中毒性脑病【急性中毒性脑病】急性中毒性脑病是婴幼儿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在小儿时期很多传染病都可出现脑病的症状,以痢疾多见,猩红热、白喉、伤寒、流感、暴发性肝炎、疟疾也不少见 。此外铅、砷、汞、一氧化碳及酒精中毒也可引起脑病症状 。本病以1~3岁小儿常见,病情严重 。主要表现为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抽搐或昏迷,有的小儿还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囟门未闭的小儿可见囟门隆起,少数小儿可出现运动不协调 。上述症状多在原患病后1~2周出现 。
病情概述本病患儿脑病症状经适当治疗后可在24小时内消失,没有后遗症 。如果昏迷时间持久,长达数天到数周,则可能引起小儿智慧型不全、失明、耳聋、肢体强直不能弯曲或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少数严重患儿可因呼吸衰竭于较短时间内死亡 。因此我们应注意小儿的营养补充,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同时防止化学药物中毒 。一旦患病应儘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而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 。若发生急性中毒性脑病,应积极进行抢救,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病情疑问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以中毒症状为主的细菌性痢疾 。3~5岁的小儿多发 。起病急,有高热、中毒、惊厥或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呼吸可突然停止而死亡 。细菌性痢疾多由小儿不清洁饮食后患病,中毒型痢疾小儿常有高热(39℃以上)、头痛、畏寒等症状,腹泻症状出现较晚 。病初小儿烦躁或精神差,嗜睡,严重者出现惊厥 。惊厥可反覆发作,开始时病儿神志清醒,逐渐转入昏迷,这是由于脑细胞缺氧引起脑水肿产生脑疝所致 。病儿可在2~3次惊厥后呼吸突然停止 。病儿在发生脑疝之前可因缺氧出现呼吸加快,若呼吸不规则或变慢,伴有面色变灰、心率突然减慢、昏迷突然加深,可能是脑疝的先兆 。中毒型痢疾病儿心脏有影响时面色灰白,青紫,四肢发冷,心跳增快,血压降低,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摸到 。中毒型痢疾病人大便开始为水样,粪质较多,后来变为脓血便,每天10~20次以上,里急后重感明显,频繁腹泻可加重脱水,酸中毒 。普通型痢疾经治疗一般很快痊癒,但中毒型痢疾由于毒素对脑部的直接作用,病儿反覆惊厥,可导致机体缺氧,脑细胞缺氧引起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抢救不及时,小儿可能突然呼吸停止死亡,抢救成活的小儿智力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教育小儿不要吃不清洁的东西,饭前、便后洗手,如患菌痢要积极治疗 。中毒型痢疾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同时对症降温,止惊,治疗脑水肿,出现呼吸衰竭时除应积极脱水、给氧外,还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当呼吸停止时,立即切开气管,加压给氧,减轻缺氧对大脑的损害 。疟疾疟疾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热、贫血、脾脏肿大为特徵,可发生轻重不同的併发症 。疟疾的表现,早期有低热、乏力、畏寒、全身酸痛、消化不良和失眠等表现 。大约2周左右病儿出现典型症状,先为感觉寒冷,然后出现全身发抖,关节及肌肉酸痛,脸色发白,皮肤发绀,常有抽搐,脉搏细数,伴有噁心呕吐等,寒战过后病儿出现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1℃,面红耳热,双眼充血,头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患儿常出现言语杂乱,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甚至昏迷、抽搐,经过1~8小时进入退热期,小儿全身大汗淋漓,皮肤变冷,1~2小时体温退到正常,全身感觉好转,但仍乏力、嗜睡,清醒后与正常小儿相同 。上述症状周期性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每隔一天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2天发作一次,恶性疟疾持续高热,无明显的寒战和出汗期,最严重者可出现脑型疟疾,有高热、言语杂乱、昏迷抽搐,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还可出现黄疸、呕吐胆汁、肝脾肿大,还可出现溶血、小便象葡萄酒样,还可出现休克虚脱、体温降低、突然昏倒、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等 。由于疟疾常出现抽搐、昏迷,特别是恶性疟疾持续高热,引起脑型疟疾时病人还有脑病的改变,如病情控制不好对小儿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故要积极预防 。治疗疟疾,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灭蚊虫,防止传播 。必要时採用蚊帐、蚊香,儘可能装纱窗、纱门、纱罩等防蚊设备 。迁往流行区应服抗疟疾药物,对儿童更为重要 。本病的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供给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使用有效的抗疟疾治疗药物,特别要注意对脑型疟疾的抢救,同时要设法控制高热和抽搐,减轻对脑部的损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疾病,可引起皮肤、口腔及眼角膜等处病变,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威胁生命 。好发年龄1~4岁,以出生后第二年为发病高峰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小儿口唇、牙龈及口唇周围出现圆形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 。由于疱疹引起局部疼痛,小儿常较烦躁,不愿进食,还可有高热( 39℃~40℃),2~3天热退,约一周痊癒 。少数病人还可引起眼角膜炎,可见小儿双眼红肿,出现小水泡,角膜受损时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还有的引起疱疹性湿疹,疱疹性脑膜脑炎,外生殖器炎症 。如初生婴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在生后5~9天开始发热,黄疸逐步加重,呕吐,嗜睡,呼吸困难,青紫,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同时可出现惊厥等神经症状 。由于肝功能低下或血小板减少,皮肤可有紫斑,此类病人皮肤无疱疹 。本病如疱疹局限在口周可以自愈 。新生儿感染症状较重,可出现呼吸衰竭,引起疱疹性脑炎时易引起死亡或留下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引起角膜炎可导致小儿失明,小儿对外界了解减少也可引起小儿智力发育障碍 。小儿特别是有湿疹或烫伤的小儿应避免与患疱疹性口炎的患儿或成人接触,如果产妇有外生殖器疱疹病,应剖腹产,以防新生儿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应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状态,有脱水、酸中毒时应适当补液,对症退热,短期使用抗生素 。抗病毒治疗可用疱疹净,阿糖腺苷对疱疹病毒性脑炎或新生儿疱疹病毒感染早期病人疗效显着,近年来发现无环鸟苷比阿糖腺苷疗效更高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后天感染者一般症状轻微,但在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可出现内脏受累的危重症状 。先天性感染病人症状重,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感染途径,可能从母体感染引起先天性感染 。如果食入含弓形虫活包囊的肉类、乳类、蛋类,或被感染弓形虫的动物咬伤,或与动物玩耍引起后天感染 。先天性弓形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及眼部病变 。妊娠早期感染可引起流产,后期感染可致早产和死产,将近分娩时感染,婴儿生下可健康,但数周后出现症状 。病儿有发热、贫血、呕吐、紫绀、水肿、肝脾肿大、黄疸、心肌炎、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主要引起脑炎和脑膜炎,出现抽搐、运动障碍和意识障碍 。个别脑部坏死组织脱落区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局部病变还可引起癫痫 。病儿可能在发病后几天或几周内死亡 。如能好转,常留有抽搐、智力不足、眼球变小、畸形或失明等后遗症 。后天性弓形体病,见于年长儿,症状以淋巴结肿大为主,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咽痛、肌肉痛等症状 。有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患病除淋巴结肿大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肝炎、肺炎和肾炎等,眼部视网膜炎也常见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同时并用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螺旋霉素也有抗弓形虫的作用,常与上两药交替使用 。由于先天性弓形体病和有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患病均可引起脑膜脑炎,如能治疗好转,病儿常有抽搐、智力不足、失明等严重后遗症,所以要注意预防 。有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和怀孕妇女,不要玩宠物,防止被其咬伤而患病,另外不要食用消毒煮沸不够的肉类、乳类和蛋类,防止食入含弓形虫活包囊的食物 。还可以使用弓形虫疫苗预防感染 。爱滋病爱滋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爱滋病是指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并伴有严重的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发生许多特异机会性感染及器官系统病理损害和肿瘤发生 。小儿爱滋病70%~80%为围产期感染,其他感染途径有输血及血製品传播 。青少年可因性接触及静脉注射毒品所致 。围产期感染主要为在母体子宫内经胎盘传染,出生时经血液或产后经母乳等传染 。小儿爱滋病特别是婴幼儿爱滋病表现无特别之处,有时仅为常见儿科疾病表现 。围产期感染大约12个月后发病,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2~3年发病 。小儿爱滋病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腮腺炎、爱滋病脑病、肺炎、反覆细菌感染及系统性淋巴瘤、肝脾肿大 。爱滋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小儿出现头晕、头痛、进行性痴呆、幻觉、癫痫、肢体瘫痪、运动不协调等症状,也可有脑膜脑炎、颅神经炎等表现 。爱滋病的诊断除根据表现外,主要靠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抗原、抗体及病毒培养及核酸检测 。目前爱滋病受到全世界重视,研究出了一些药物和疫苗,但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主张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物联合套用,以利药物之间协同作用,减少毒副反应及耐药病毒的产生 。小儿爱滋病可引起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还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爱滋病脑病等,故给小儿智力发育带来很大影响,应加以预防 。对爱滋病成人应隔离治疗,严格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物,患爱滋病的怀孕妇女最好终止妊娠,患病需血製品要检查确定无爱滋病病毒才能使用,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 。各海关应严格检查入关人员是否带有爱滋病病毒,发现带病毒者立即隔离,切断传染途径 。教育青少年不要吸毒,不要注射毒品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目前发现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几个类型 。A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B型肝炎主要是经过注射途径传染,部分为接触传染,母亲患B肝可通过胎盘或乳汁传染给婴儿;C型肝炎一般认为是输血製品引起 。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重型肝炎两型 。急性重型肝炎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的小儿可能出现智力障碍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为暴髮型肝炎,以B型肝炎引起的多见 。起病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病儿先有发热,精神差,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噁心,呕吐,右上腹不适或疼痛,逐渐出现尿黄、眼睛及皮肤黄染 。在起病两周以内,小儿病情迅速恶化,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皮肤巩膜呈橘黄色,肝脏明显缩小,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常有精神、智力、行为异常,如性格的改变,原来活泼的小儿变得不喜讲话,或原来内向的小孩变得过分的吵闹,异常的活动,行为幼稚,言语不清或言语重複,说一些与当时环境无关係的话,睡眠规律紊乱,突然的食慾亢进或减退,都是肝昏迷的早期表现 。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病人神志由明显嗜睡发展至谵妄、半昏迷,甚至深度昏迷 。病人在昏迷2~5日后,可能由于缺氧等原因引起脑水肿,还可能出现脑疝导致呼吸衰竭 。肝功能严重不良,凝血因子合成受阻,病人常有皮肤、口、鼻、胃肠道及腹腔等处出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病儿还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出现尿少、腹水、氮质血症等,以上表现均可导致小儿死亡 。由于急性重型肝炎早期有精神、智力、行为的异常,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将引起昏迷 。昏迷时间越长,脑细胞水肿越重,脑细胞缺氧越明显,故对抢救存活的小儿的智力发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此,我们要预防病毒性肝炎,教育小儿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未患病的小儿应接种甲、B肝疫苗,母亲患B肝的小儿出生后立即注射B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严格管理血製品,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能献血 。医院所有器械应严格消毒 。小儿患急性肝炎后应住院治疗,住院过程中如小儿有性格改变、睡眠规律改变、行为异常、食慾突然亢进或减退应及时报告医生,儘快採取治疗措施 。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目的是要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维持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帮助患儿度过严重阶段,提供足够的时间,为肝细胞恢复、再生创造条件 。病儿应专人护理,单间隔离 。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小儿情况,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清电解质、脑电图等 。除一般护肝治疗外,还套用谷氨酸、精氨酸及鱼精蛋白降低血氨;使用支链胺基酸防治肝昏迷;输白蛋白及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病毒複製;还应治疗脑水肿、肾功能衰竭,控制出血,防治感染等 。狂犬病狂犬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人多因被病犬咬伤后而受感染 。本病以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喉肌痉挛、全身瘫痪为特徵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儿童患狂犬病比成人多,因儿童喜欢追逐犬类,对行为异常的犬类缺乏辨别能力,不知躲避又无自卫能力,故被咬伤的机会较多 。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狼、狐、豺、野犬、鼠、兔、蝙蝠等野生动物中,家犬、猫、牛、羊、马等家养动物接触上述病兽也易传染上 。在动物管理措施缺乏,家养动物狂犬病没有控制的地区,狂犬病易在犬中流行,也可导致人狂犬病流行 。动物狂犬病中,犬狂犬病占90%,其他家养动物占5%~10%,其中猫占多数 。被病犬咬伤或病猫抓伤后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短的8天,长的可达1年发病 。头、面部被咬伤,伤口深者发病早 。病儿开始感觉伤口疼痛和麻木感,随后有发热、多汗、全身疼痛不适、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较大儿童可诉咽喉部有紧缩感 。1~3天后病儿进入兴奋状态,较大儿童会感到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之预兆感,还可有意识模糊、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及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怕风、恐水 。当吞咽食物和水时,咽喉部肌肉出现疼痛性抽动,以后遇到风、声音、气味、光亮、见水或说到水,均可引起咽喉部肌肉抽动 。小儿流涎较多,体温可达39.5℃~40.5℃,咽喉部肌肉抽动使病儿感到极度痛苦,不仅无法进食和饮水,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者出现全身抽动 。病儿常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存活小儿于1~3天后抽搐停止,逐渐安静,然后出现瘫痪,以肢体瘫痪多见 。呼吸微弱不整齐,血压下降,脉搏减弱,四肢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由于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极高,小儿发病过程中反覆出现咽喉部肌肉抽动,甚至全身抽搐都可导致脑缺氧,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时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如患儿抢救存活智力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故应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首先要做好动物管理,犬或猫应进行预防接种,动物患狂犬病后应立即捕杀、深埋,不可剥皮,这样可消灭传染源 。被犬咬伤或被猫抓伤后应在2小时内及时、彻底地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以预防发病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应採取适当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和对症治疗,还要注意预防狂犬病者感染医护人员 。病儿应单独隔离,由专人护理,病室应避光,保持安静,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 。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输液供给营养,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呼吸衰竭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等方法纠正呼吸衰竭 。还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胞苷等可干扰病毒複製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流行性腮腺炎为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徵,还可引起颌下腺肿大,并发脑膜脑炎也较常见 。病儿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传染病,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15岁以下发病率可达85% 。本病常在幼稚园、学校及卫生条件不良的集体单位中发生流行 。冬、春二季多发,但终年有散发病例 。患儿开始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慾减退,在张口和咀嚼食物时可感觉耳垂下疼痛,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皮肤不红,压痛明显,腮腺肿大在2~3天内达高峰,然后渐渐消退,全部消肿需要8~10天 。大多数病儿仅出现腮腺肿痛症状,少数病儿可合併急性胰腺炎,出现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 。男孩合併睪丸炎时出现睪丸肿痛,少数合併肝炎、心肌炎、肾炎、乳腺炎、泪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病,出现相应的症状,但较罕见 。对小儿危害最大的併发症是脑膜脑炎,一般在腮腺肿大后1周内发生,也有在腮腺肿大之前发生者 。小儿出现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嗜睡和颈部僵硬,严重者可有意识不清、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惊厥及昏迷等症状 。少数病人听神经损害可致永久性耳聋,还有的可引起脑积水等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合併脑膜脑炎时,出现脑水肿,小儿有惊厥、昏迷、意识障碍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脑损害,对小儿智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听神经损伤可致永久性耳聋,也可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故应积极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 。小儿应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患病小儿要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正常小儿不要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有接触史的小儿可服板蓝根沖剂预防发病 。患病病儿应适当卧床休息,半流质饮食(麵条、稀饭等),避免酸辣食物,保持口腔卫生 。发热、头痛可用解热镇痛药,肿大的腮腺可外敷中药青黛,还可口服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 。当小儿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的呕吐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如确诊为腮腺脑炎应积极抢救,减轻脑损伤,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以种水稻的地区和沼泽地区多见 。主要在夏秋季发生,在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在暴雨或洪水后可造成地方性流行 。老鼠、野生动物和家畜为传染源,多数为鼠或猪尿污染水后,人通过水田劳动、游泳、戏水等方式,螺旋体从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许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 。本病根据表现分为五型 。①流感伤寒型:起病急,发热,寒战,全身痛,肌肉痛,双眼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②黄疸出血型:发病3~6天体温下降后出现黄疸、肝肿大、少尿或无尿、皮肤内脏出血 。③肺出血型:有咳嗽、咳血、胸闷、胸痛、肺部罗音等症状 。④肾炎型:肾脏有叩击痛,尿少或无尿,尿检查有异常 。⑤脑膜炎型:小儿比成人多见 。起病数日后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颈强直 。少数脑膜脑炎的表现有瘫痪和精神症状 。恢复期除发热、眼部病变外,常见血管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于急性期后半月至半年发生,主要表现为闭塞性动脉炎,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周围神经炎等 。其表现多有偏瘫,可伴失语、头痛、呕吐和精神症状,重症可有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死亡 。本病急性期经过治疗多能及时缓解痊癒,重症影响到生命器官也能导致死亡 。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半数于发病后半月至2个月内病情稳定,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很少有完全恢复,多留有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或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由于本病可致小儿智力减退,故应积极预防 。对有钩端螺旋体病的疫区应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洪水泛滥,大力灭鼠,家畜应圈养,防止老鼠及家畜的尿污染水源,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对病畜要及时治疗,小儿应避免与家畜密切接触,教育小儿不要到疫水中戏水、洗澡,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 。对易患病者可进行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预防接种 。本病治疗,急性期应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症处理髮热,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必要时输液或输血,重症可用激素 。病因治疗主要用青霉素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除急性期治疗外还应处理脑水肿,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