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


2018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

文章插图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2018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扬、叶蓁蓁 。
【2018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于2018年8月5日在北京公开发布 。
基本介绍书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
作者:李扬、叶蓁蓁
ISBN:978-7-5201-3100-1
页数:292
定价:98.00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而且包括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提供者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而且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不仅包括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机构(银行、保险等),而且包括为这些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效率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等 。本书以不同类型的机构为主线,从金融功能角度全面介绍各类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实践,勾勒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 。图书目录第1章 普惠金融的定义与关键要素/0011.1 普惠金融的定义/0011.2 普惠金融的关键要素/0031.3 普惠金融的生态体系/0091.4 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原则/017第2章 普惠金融的实践/0212.1 普惠金融的国际实践/0212.2 中国普惠金融实践/028第3章 银行业的普惠金融创新/0513.1 银行业与普惠金融/0513.2 监管政策引导/0553.3 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创新/0583.4 网点渠道的创新/0603.5 个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0693.6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产品创新/0753.7 “三农”普惠金融产品创新/084第4章 新型金融机构/0944.1 村镇银行/0944.2 小额贷款公司/1074.3 消费金融公司/120第5章 保险、融资担保与普惠金融创新/1335.1 农业保险/1365.2 小额保险/1425.3 担保与普惠金融创新/148第6章 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1566.1 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1566.2 数位技术与普惠金融/1616.3 网际网路支付与普惠金融/1716.4 网路小额信贷/1786.5 P2P网路贷款/1926.6 网际网路财富管理/1956.7 网际网路保险/2006.8 网际网路股权众筹/2056.9 基于金融科技的开放式借贷服务平台/207第7章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普惠金融创新/2157.1 支付基础设施建设/2157.2 信用基础设定建设/2247.3 普惠金融示範区建设/236第8章 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2448.1 G20发展普惠金融政策框架/2458.2 中国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2538.3 货币、信贷支持政策/2608.4 财税支持政策/2668.5 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特点/270第9章 普惠金融的监管与消费者保护/2739.1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框架/2739.2 次贷危机之后的金融消费者保护/2789.3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2809.4 普惠金融与消费者保护/2839.5 我国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2859.6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消费者保护/287参考文献/290报告解析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四个新特徵“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600多家村镇银行、17家民营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22.86万个,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达91.69亿户;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4.48万亿元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呈现的一组数据,勾勒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也体现了普惠金融在农业、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过去几年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 。《报告》全面呈现了不同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展现了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 。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正呈现四个新特徵: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 。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信贷,还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甚至可能会增加管理谘询、财务顾问等其他服务内容;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 。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为囊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可持续得到极大改善 。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创新成为普惠金融制胜法宝2018年4月28日,全国党媒平台组织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徵集活动,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全国52家单位的70个案例 。案例提交主体涵盖多种类型机构,经网路投票和专家评审,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综观获奖案例,“创新”成为它们的关键字与制胜法宝 。评审会在给浙江碳银与浙江工行共同推出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案例”评语中写道,“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作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绿色无污染产品,收益源自阳光发电,并设定‘时时预警+发电还款’双重保障,符合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趋势 。”这家不是金融机构,甚至主营业务不是金融服务的网际网路平台公司,也在推出绿色无污染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衍生金融服务,通过创新为普惠金融事业添砖加瓦 。可喜的是,普惠金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还有技术、服务,甚至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 。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在全国率先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把金融“活水”引入小微和“三农”,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探路;平安普惠创新金融商业模式,向增信方和资金方输出基础信贷审核谘询服务,并整合增信方和资金方的金融资源,为借款人提供多元借款服务解决方案 。在今年的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技术和普惠理念不断结合“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说 。他认为,金融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智慧型化、网际网路、分散式计算技术以及安全技术 。正如李扬所言,无论是《报告》还是此次的参评案例均显示,运用金融科技,将网际网路、大数据等科技套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建设银行运用网际网路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小微快贷”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网路化、自助化操作;西安银行通过与国内知名网际网路企业联合开展线上信贷业务,扩大扶贫工作的覆盖範围,并探索智慧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助力精準扶贫,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大服务覆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