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钱九韶【钱九韶】钱九韶,又名九同,字太和,号南淳,生于1731年,卒于1796年,密县超化乡河西村人 。清乾隆五十年(1785)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他的诗作被选入《清诗铎》、《中州诗征》、《中州艺文录》,其生平事迹详载于《文苑传》 。钱九韶出身贫寒,自幼聪敏过人,事亲至孝,赡养父母特别勤谨,常不离双亲左右,族人称他为孝子 。
基本介绍中文名:钱九韶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
出生日期:1731
逝世日期:1796
职业:贡生
主要成就:古诗词
代表作品:《芦花》、《双柏行》、《筑城谣》
人物简介钱九韶,(公元1731-1796年),号南淳,字太和,号南渟,河南新密人 。贡生 。又名九同,字太和 。钱九韶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他的诗作被选入《清诗铎》、《中州诗征》、《中州艺文录》;其生平事迹详载于《文苑传》 。青少年时期的钱九韶,严承庭训,刻苦自励,勤奋向学,“经书日诵数千言,皆能通晓大意” 。诵读经典,不知疲倦,日读数千言,过目成诵,出语辄惊其长老 。“所览文章,悉通大意 。“夜则篝灯吟诵,达旦不辍,故每试必列前茅”,少年时,县试、院试均为第一名 。年甫弱冠即已词坛树帜,为郑、荥、密一带八学之冠 。他才思敏捷,文不加点,日可得诗数十首,每一诗出,辄相与传诵,诗赋名重一时 。早年写的《芦花))诗,被当时文人交口称讚,使他一举成名 。由于他善写芦花,于是人们就送他个雅号,称他“钱芦花” 。从此名闻中州,声震京师,海内以诗为名者,皆知密县有个“钱芦花” 。试选他的两首《芦花》诗为例,略作分析,有助于从中了解钱九韶人生片断和一时思想情感 。可怜自露凄凄赴,冷落伊人半亩宫 。这里选的两首《芦花》诗,第一首是写诗人初春时节的一次郊游,也许是访友,也许是与朋友一起郊游,突出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悦之情 。诗歌写到水湾的“短草”,写到落叶,写到斜阳、写到渡口,写到归帆,也许诗人是访友归来,喝醉了酒,所以他“拟将桃梗无根蒂,认作杨花有是非 。”他醉酒朦胧,睡卧在船中,不知此身为何物,人间的繁琐和污浊更不复存在,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交会融合,如此不知过了多久,醒来的时候,他的蓑衣上落满了如同雪片的芦花 。这是多幺自然而又多幺有情趣的人生啊!第二首,突出写自己的凄清境况 。前四句写野草被风吹的飘飞不定,长乾十里的断桥东侧,野草随风飘飞如转蓬,清凉的秋雨将它们沾湿在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凄伤,依然深爱着陵虚中的晚风 。后四句讚美那些野草虽无花的香艳,但秋色中自有它的淡雅,虽然秋风劲吹寒雁凄切,自己身无定所,但比起那位在白露凄凄之中,沿河岸寻觅伊人的诗人以及冷落“半亩宫”的伊人不是还好吗?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明显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意和境界 。钱九韶不仅才华出众,对父母也异常孝顺,从不对父母大声说话,生活上关怀备至,深得乡民称讚 。父母在世时,从不远游,令父母担心 。中年父母去世后,他除了哀思父母之外,全身心致力于读书,省吃俭用,积下钱到大梁书院拜师,结交名流,希图通过游学,使学业有进,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一官半职,改善境况,光耀门庭 。然而,终因鄙薄八股文,虽多次参加乡试,皆名落孙山 。自少年得中秀才,终其一生仍是秀才 。他也并不以为然,终生不得志,身处逆境,但从不消沉,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崇高的品格 。晚年一面励志治学,一面专心授徒,先后掌教梁园,主讲桧阳书院,教学认真,诲人不倦,多所成就 。他的弟子中优秀者有的考中了进士,有的成为当时有影响的着名学者 。在封建社会里,政治黑暗,门阀森严,强弱相凌,世态炎凉,现实与理想的对立,使他总感到自己生不逢时,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密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始终滋润着他的心田 。密县为祝融之墟,西周郐国、春秋郑国先后在这里建都,更有溱、洧两条历史名河,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精彩的人生话剧,传说祝融为火神,他造福于远古人,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钱九韶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熟知这些历史故事 。祝融、周公、孔子都是父亲最敬畏的人,从小就教他读圣人书,为民主宰 。儒家学说中积极进取的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他衷心服膺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平理论,认为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他坚守圣人教导:“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他在《双柏行》一诗中写到:不见临安大树枝,文锦千秋照天目 。[2]诗人以门前柏树自励励人,希望自己也希望子孙像柏树一样植根坚固,枝叶繁茂,无倾覆之患 。他终生就是这样要求自己,一直积学不辍,等待机会,希望做一番事业 。然而严酷的现实不仅不给他机会,反而把他逼到近乎绝望的境地 。他窘困潦倒,不得不老死林下,做一个只会赋诗抒愁的文人 。光阴荏苒,佳人易老,转眼到了暮年,壮志难酬,梦里摸遍宝剑,也只是剑生指寒 。他疾病缠身,借酒浇愁,每当酒酣之时,便情不自禁地高声吟诵着自己的诗句:“侯赢抗可用,谁是信陵君?”诗人的悲愤之情千载之下仍能深切感受得到 。钱九韶由于出身贫寒,仕途多舛,长期处于社会低层,和贫苦农民有着相同的命运 。他目睹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贪官污吏的横徵暴敛,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爱与憎的情感自然流露于笔端 。他的不少诗篇大都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给统治阶级以无情鞭笞,对民间疾苦表示出无限同情和深切关怀 。他不仅关怀民众,而且学识渊博,精通时艺和古学体,尤其擅长诗赋,喜作五七言诗 。他热爱生活,擅长用诗歌来反映社会生活,尤其当时提倡“跻唐蹂宋,”他继承唐代诗歌的优良传统,但不蹈袭前人 。他效法杜甫和自居易,敢于面对现实,据事名篇,不假思索,随即而成 。他写的讽喻诗感情真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深刻 。诗歌风格秀拔密丽,朴质简洁,摒弃浮艳之风,要求能有补风教,归于性情之正,在写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如《筑城谣》:筑城卫民民先死,盗贼仍在公门里 。诗人对县太爷的卫民筑城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筑城困了民,肥了贼,三百铜钱可买一条筑城用的木杵,每筑一板土就要耗费三分雪花纹银,这样的筑城只能是“筑城卫民民先死”,充分揭露了官吏的昏庸和贪残 。钱九韶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诗人,他虽家境贫寒,一生不得志,但意志不减,毕生勤奋,笔耕不辍,着述甚丰,着有《葩经正韵》8卷、《四书正字》4卷、《研来斋杂记》12卷、《密县誌补遗》6卷、《南渟文集》10卷、《南渟诗集》24卷等 。他的诗歌多被选入《清诗铎》、《中州诗征》、《中州艺文录》等 。史书称他“虽不遇于时,而其诗歌自足千古,况海内名公巨卿,文人学士,无不知太和之名,无不慕太和之诗” 。这应是比较公允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