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爱国学者 谢彬


着名爱国学者 谢彬

文章插图
谢彬(着名爱国学者)【着名爱国学者 谢彬】谢彬(1887~1948) 名作法,字兰桂,号晓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县东阳石桥(今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群益村),生于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着名爱国学者、教育家、经济学家、旅行家、着作家 。
历任广州革命政府经济顾问、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秘书长、第八军秘书长和湖南省政府秘书长、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中将委员、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兼代行院务、衡阳船山中学(今衡阳市一中)校长 。毕生着述20余种,1000余万言,出版14种,《新疆游记》、《中国关税史》为其代表作 。
基本介绍中文名:谢彬
外文名:晓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衡阳市衡阳县
出生日期:1887年5月
逝世日期:1948年9月
职业:经济学家、教育家、旅行家
毕业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广州革命政府经济顾问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秘书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秘书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湖南省政府秘书长衡阳船山中学(衡阳市一中)校长
代表作品:中国关税史、新疆游记、云南游记、西藏问题、蒙古问题
人物简介谢彬(1887.5.6~1948.9.20) 名作法,字兰桂,号晓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县东阳石桥(今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群益村),生于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着名爱国学者、教育家、旅行家、着作家 。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 。191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旋即回国参加护国讨袁,协助孙中山从事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任广州革命政府经济顾问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秘书长、第八军秘书长和湖南省政府秘书长,并任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中将委员,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代行院务 。大革命失败后,主要从事着述和教育,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1947年任衡阳船山中学(今衡阳市一中)校长,翌年病故,享年61岁,葬于故里 。毕生着述20种,近300万言,出版14种,所着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具有独到之处,是 。孙中山曾为其《新疆游记》作序,称他为“有志之士”,是一个“不立心做大官,而立心做大事”的大丈夫 。周恩来曾讚叹说:“这个人是个宝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教育都是个专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是一本活字典 。”1987年、2007年,衡阳市两度召开纪念谢彬诞辰暨学术研讨会 。人物生平谢彬,号晓钟,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群益村人 。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着》,毕生着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着名的爱国学者 。1887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金兰寺(今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 。自小受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影响,逐步树立救国救民的大志 。谢彬先后毕业于清泉县(今衡南县)高等国小堂和衡州府中学堂 。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参加了刘道一、黎尚雯等在衡山组织的武装暴动 。以后,写文着书宣传民族大义,痛斥清廷丧权辱国、残酷压迫人民的罪行 。武昌起义时,与衡阳同盟会员积极回响,参加游行示威,同前来镇压的军警进行英勇搏斗,手臂负伤仍战斗到底 。1912年,由湘省府遴选,资送留美,因袁世凯窃权突变,遂改东渡东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献身革命,意志犹决,常撰文捍卫共和,反帝讨袁 。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为阐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捍卫共和、反对帝制写了许多文章,甚为孙中山所赏识 。1916年,学成归国,与革命党人林烈敷等参与广东、湖南的护国战争 。事后,奉孙中山之命,以财政部特派员身份前往新疆考察 。写成《新疆游记》,是民国以来较早介绍西北边疆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名胜险要的专着,并提出开发大西北,巩固国防等许多有益的建议,孙中山为该书作序 。1919年,在上海主编《民心周报》、《醒狮周报》 。1920年,任中华书局特约编辑,任教于大夏大学 。1921年,回到衡阳,讲学于湖南省立第三师範 。1923年,谢彬应孙中山之召,在广州大本营任经济顾问 。1924年,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事政治运动和着作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中将参谋部参谋长,授中将衔 。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和湖南省政府秘书长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主要精力着书立说 。抗日战争前夕,受聘于湖南大学,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协助唐生智守卫金陵 。日本投降后,辞教育部长而出任衡阳船山中学校长 。1947年,任衡阳船山中学校长 。1948年9月,谢彬因长期潜心学术研究,积劳成疾,病逝于衡阳市故居,葬雨母山乡群益村六组 。着书立说1916年,谢彬前往新疆考察,历时15月,就考察所得,写成《新疆游记》,凡30余万言,是介绍西北边疆知识的专着 。孙中山亲笔为序,称讚他为“有识之士”,是一个“不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的“大丈夫”,还说读了此书,“其兴起吾国前途之希望,实无穷也 。”谢彬参加过“五四”运动,在上海主编过《民心周报》,任过中华书局特约编辑,与当时名流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胡适之等人均有交往 。在此期间写成《中国关税史》、《中俄划界痛史》 。1921年,回到衡阳,讲学于湖南三师,着有《记载文范》、《周秦诸子研究》、《民国政党》、《蒙古问题》等书 。1923年,专程赴云南考察,归来后,写成《云南游记》、《中国丧地史》、《全国一周》等书 。1924年,写出《中国邮电航空史》、《西藏交涉史》、《国防与外交》、《西藏问题》等书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主要精力着书立说,着有《中国铁道史》、《短篇游记》、《经济学新论》、《家庭经济新论》、《中国政治学》、《中国债史》、《新湘军志》等 。抗战期间,除潜心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外,还写了《中英藏案交涉史》、《经济学常识》、《新疆事情》、《小柬山房日记》等 。人物评价孙中山称讚谢彬为“有志之士”,是一个“不立心做大官,而立心做大事”的大丈夫 。周恩来称谢彬“是位博学多才的人,是一本活字典” 。程潜的悼词是“清风如是” 。唐生智的輓词是“歼我民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