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识 蓝桥


古代知识 蓝桥

文章插图
蓝桥(古代知识)【古代知识 蓝桥】蓝桥是一个汉语辞彙,有多个释义 。其一指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 。其二指唐朝多位诗人题诗的蓝桥驿亭,位于蓝田、商洛之间,是交通要津 。
基本介绍中文名:蓝桥
所在地: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
典故:裴航
引用:《画堂春》
蓝桥典故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 买舟还都 。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 。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 。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 。”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 。后人就用蓝田仙窟代指月宫 。人们往往用“魂断蓝桥”来形容夫妻互为殉情 。“蓝桥”一词是怎幺来的呢?《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 。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 。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 。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另一版本:《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 。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 。尾生所抱的樑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誌 。可见,“蓝桥”一词已有两千多年 。南歌子苏轼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元白诗会蓝桥驿康志保古时候诗歌作品的发表和流传,当然没有现在这样大众传媒的方便 。大体有四种方式,即:亲朋互赠、宴席赋咏、投谒名流、墙壁题诗 。这后一种方式的主要场所是在名胜古蹟、妓馆青楼、庵观寺院、驿馆驿亭 。蓝桥驿亭便是诗人经常题咏的地方,其中就有唐代新乐府主将元稹、白居易诗作交汇的佳话 。白居易和另外一位诗人元稹,同为新乐府的主将 。两人相交甚笃,经常唱和,号称“元白” 。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白居易春游后同友人饮酒,经推算,正出使四川的元稹可能到达了梁州,遂写诗道:“花时同醉破春悉,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是夜,元稹醉于梁州驿馆中,梦见了白居易,之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陕西蓝田县东南50里处蓝溪之上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桥樑——蓝桥 。它同灞桥一样,是陕西乃至全国最古老的桥樑之一 。千年沧桑,蓝桥虽然蕩然无存,但围绕蓝桥产生的优美传说和轶事,却千古不绝 。庄子杂篇《盗趾》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女友相约桥下,女子没有按时赶到,大水突然冲来,尾生为了守约,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对于蓝桥,今人推测:能抱柱而死的桥,可能是一座桩柱式的双跨以上的梁桥 。蓝桥因尾生的故事而出名,后人称尾生为坚守信约的人 。《国策·燕策一》中说:“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唐诗人李白就在其诗作《长干行》里写道:“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诗句 。当然,也有人嘲讽尾生以这样的方式坚守信约而不知其他者,未免迂腐 。蓝桥位于蓝田、商洛之间,是交通要津 。唐代许多文人学士,在经过蓝桥驿亭时常有诗作在这里“发表”,蓝桥驿亭成为了诗人们友谊的桥樑和交流诗作的场所 。元和十年(815),元稹一度回朝,途经蓝桥作有《西归绝句》12首,其中一首写道:“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题在蓝桥驿的诗是一首七律:“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余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如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诗中所言“玉帐”、“银区”说明经过这里正逢春雪之时 。元稹本是春风得意地回来,但不久又再度被贬,出为通州司马 。此时白居易也相继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蓝桥驿看到此诗,立刻写出《蓝桥驿见元九诗》 。诗云:“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诗的前两句道出了二人春归、秋去的处境,虽未明言,却隐喻着境遇的不济,黯然伤神 。而白居易对元稹诗作的寻找更为急切、更为认真,已是到了“每到驿亭先下马”,然后便是“循墙绕柱”四处寻找,若是看到了元稹诗该有多幺的高兴 。蓝桥的命运唐以后蓝桥已废 。明代羽士王天枝在原桥址“募铁为链,飞控为虹,行人便之 。”嗣后,铁索蓝桥毁于明末农民战争中,直到清康熙乙巳年(1665)重修铁索蓝桥 。此桥毁于何时,尚待考证 。今蓝田县新建的蓝桥旁,在一块河石上,有一个古桥柱孔痕迹清晰可辨 。漫步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寻觅古蓝桥的遗蹟,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有关蓝桥的诗词纳兰词有“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的句子,便是引用了裴航与云英的典故 。原词为:《画堂春》作者: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关乎蓝桥的名篇还有晁补之一首: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此绝笔之词也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鞦韆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