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篇目 鲁公女


《聊斋志异》篇目 鲁公女

文章插图
鲁公女(《聊斋志异》篇目)【《聊斋志异》篇目 鲁公女】《鲁公女》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讲述了书生张于旦与鲁公之女的鬼魂的爱情故事 。《鲁公女》通过鬼魂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鲁公女
创作年代:清朝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文学体裁:小说
作者:蒲松龄
原文招远张于旦[1],性狂不羁[2] 。读书萧寺[3] 。时邑令鲁公,三韩人[4] 。有女好猎 。生适遇诸野,见其风姿娟秀,着锦貂裘,跨小骊驹,翩然若画 。归忆容华,极意钦想 。后闻女暴卒,悼叹欲绝 。鲁以家远,寄灵寺中[5],即 生读所 。生敬礼如神明,朝必香,食必祭 。每酹而祝曰[6]:“睹卿半面,长 系梦魂;不图玉人[7],奄然物化[8] 。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如问也! 然生有拘束,死无禁忌,九泉有灵,当珊珊而来[9],慰我倾慕 。”日夜祝 之,几半月 。一夕,挑灯夜读,忽举首,则女子含笑立灯下 。生惊起致问 。女曰:“感 君之情,不能自已,遂不避私奔之嫌 。”生大喜,遂共欢好 。自此无虚夜 。谓生曰:“妾生好弓马,以射獐杀鹿为快,罪孽深重,死无归所 。如诚心爱 妾,烦代诵《金刚经》一藏数[10],生生世世不忘也 。”生敬受教,每夜起,即柩前捻珠讽诵[11] 。偶值节序,欲与偕归 。女忧足弱,不能跋履[12] 。生 请抱负以行,女笑从之 。如抱婴儿,殊不重累 。遂以为常 。考试亦载与俱 。然行必以夜 。生将赴秋闱[13],女曰:“君福薄,徒劳驰驱 。”遂听其言而 止 。积四五年,鲁罢官,贫不能舆其榇[14],将就窆之[15],苦无葬地 。生 乃自陈:“某有薄壤近寺,愿葬女公子 。”鲁公喜 。生又力为营葬 。鲁德之,而莫解其故 。鲁去,二人绸缪如平日 。一夜,侧倚生怀,泪落如豆,曰:“五年之好,于今别矣!受君恩义,数世不足以酬!”生惊问之 。曰:“蒙惠及泉下人,经咒藏满,今得生河北卢户部家 。如不忘今日,过此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烦 一往会 。”生泣下曰:“生三十余年矣;又十五年,将就木焉[16],会将何 为?”女亦泣曰:“愿为奴婢以报[17] 。”少间曰:“君送妾六七里 。此去 多荆棘,妾衣长难度 。”乃抱生项 。生送至通衢,见路傍车马一簇,马上或 一人,或二人;车上或三人、四人、十数人不等;独一钿车[18],绣缨朱𫐉(“𫐉”为左“巾”右“宪”)[19],仅一老媪在焉 。见女至,呼曰:“来乎?”女应曰:“来矣 。”乃回顾生云:“尽此,且去;勿忘所言 。”生诺 。女行近车,媪引手上之,展𫐉(“𫐉”为左“车”右“令”)即发[20],车马阗咽而去[21] 。生怅怅而归,志时日于壁 。因思经咒之效[22],持诵益虔 。梦神人告曰:“汝志良嘉 。但须要到南海去[23] 。”问:“南海多远?”曰:“近在方寸 地[24] 。”醒而会其旨,念切菩提[25],修行倍洁 。三年后,次子明、长子 政,相继擢高科[26] 。生虽暴贵,而善行不替[27] 。夜梦青衣人邀去,见宫 殿中坐一人,如菩萨状,逆之曰:“子为善可喜 。惜无修龄[28],幸得请于 上帝矣 。”生伏地稽首 。唤起,赐坐;饮以茶,味芳如兰 。又令童子引去,使浴于池 。池水清洁,游鱼可数,入之而温,掬之有荷叶香 。移时,渐入深 处,失足而陷,过涉灭顶[29] 。惊寤,异之 。由此身益健,目益明 。自捋其须,白者尽籁簌落,又久之,黑者益落 。面纹亦渐舒 。至数月后,颔秃面童[30],宛如十五六时 。辄兼好游戏事,亦犹童 。过饰边幅[31];子辄匡救之[32] 。未几,夫人以老病卒 。子欲为求继室于朱门 。生曰:“待吾至河北,来而后娶 。”屈指已及约期,遂命仆马至河北 。访之,果有卢户部 。先是,卢公生一 女,生而能言,长益慧美,父母最钟爱之[33]。贵家委禽,女辄不欲 。怪问 之,具述生前约 。总计其年,大笑曰:“痴婢!张郎计今年已半百,人事变迁,其骨已朽;纵其尚在,发童而齿壑矣[34] 。”女不听 。母见其志不摇,与卢公谋,戒阍人勿通客,过期以绝其望 。未几,生至,阍人拒之 。退返旅舍,怅恨无所为计 。闲 游郊郭,因循而暗访之 。女谓生负约,涕不食 。母言:“渠不来,必已殂谢; 即不然,背盟之罪,亦不在汝 。”女不语,但终日卧 。卢患之,亦思一见生 之为人,乃托游敖[35],遇生于野 。视之,少年也,讶之 。班荆略谈[36],甚倜傥[37] 。公喜,邀至其家 。方将探问,卢即遽起,嘱客暂独坐,匆匆入 内告女 。女喜,自力起 。窥审其状不符,零涕而返,怨父欺罔[38] 。公力白 其是 。女无言,但泣不止 。公出,意绪懊丧,对客殊不款曲[39] 。生问,“贵 族有为户部者乎?”公漫应之 。首他顾,似不属客[40] 。生觉其慢[41],辞 出 。女啼数日而卒 。生夜梦女来,曰:“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42],觌 面遂致违隔 。妾已忧愤死 。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矣 。” 既醒,急探卢氏之门,果有女,亡二日矣 。生大恸,进而吊诸其室 。已而以 梦告卢 。卢从其言,招魂而归 。启其衾,抚其尸,呼而祝之 。俄闻喉中咯咯 有声 。忽见朱樱乍启[43],坠痰块如冰 。扶移榻上,渐复吟呻 。卢公悦,肃 客出[44],置酒宴会 。细展官阀[45],知其巨家,益喜 。择吉成礼 。居半月,携女而归 。卢送至家,半年乃去 。夫妇居室,俨如小耦[46],不知者多误以子妇为姑嫜焉[47] 。卢公逾年卒 。子最幼,为豪 强所中伤,家产几尽 。生迎养之,遂家焉 。注释[1]招远:县名 。明清属登州府 。即今山东省招远县 。[2]疏狂不羁:阔略放任,不拘礼仪 。[3] 萧寺:佛寺 。唐李肇《国史补》:“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 书‘萧寺’,至今一‘萧’字存焉 。”后世因称佛寺为萧寺 。[4]三韩:指辽东 。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西)、辰韩(东)、弁辰(南) 三国 。明天启初因失辽阳,以后乃习称辽东为三韩 。见《日知录》 。[5]灵:灵柩 。[6] 酹(lèi 泪):以酒浇地 。祭奠的一种仪式 。祝:祷告 。[7] 玉人:容貌秀丽,晶莹如玉 。可兼称男女 。[8] 物化:化为异物,指死亡 。《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9] 珊珊:环摩击声 。《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以徐步兮,拂 墀声之珊珊 。”李善注:“珊珊,声也 。”[10] 金刚经:佛经名 。初译全称《金刚般若波多蜜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 。后有多种译本,名称不全同 。藏(zàng 葬):佛教道教经典的总 称;一藏数,指持诵五千四十八遍 。[11] 捻珠:手捻佛珠 。佛珠,又称念珠、数珠,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 数的佛教用物 。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等製作的 。粒数有十四颗至一千零八十颗不等 。[12]跋履:跋涉;登山涉水 。《左传·成公十三年》:“(晋)文公躬 擐甲冑,跋履山川,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13]秋闱:乡试;考选举人 。[14] 舆其榇:用车运走女棺 。榇,棺 。此从青本,底本无“舆其”二字 。[15]就窆(biǎn 贬):就地葬埋 。窆,葬时穿土下棺 。见《周礼·地官·乡 师》注 。[16]就木:进棺材;老死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将适 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17]以报: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一报” 。[18] 钿(diàn 店)车:镶嵌有金属薄片图案纹饰的车辆 。[19] 绣缨朱𫐉(“𫐉”为左“巾”右“宪”),“𫐉”通“幰”(xiǎn 显):有彩穗装饰的大红车帘 。绣缨,彩丝做的穗状饰物,即流 苏 。,车前挂的帷幔 。[20]展𫐉(“𫐉”为左“车”右“令”),“𫐉”通“軨(líng玲)”:车轮转动,犹言发车 。,即轮,亦作“辚” 。[21] 阗咽(tián yè田叶):即“阗噎” 。形客车马喧腾,充塞道路 。《文 选》左思《吴都赋》:“冠盖云荫,闾阎阗噎 。”[22]效: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数” 。[23] 南海:指观世音菩萨所在地 。印度有南海 。又,我国浙江普陀 山,相传为观音现身说法道场,故通常所说南海,多指此 。[24]近在方寸地:近在心间 。佛教净土宗认为,只要修持善心,发愿念 佛,坚持不懈,就可使佛菩萨闻知,拔除于苦难之中 。方寸,指心,见《三 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25] 念切菩提:即渴望领悟佛理 。菩提,佛教名词,意译“觉”、“智”,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佛教认为,有了这种觉悟,就能断绝世间烦恼,成就“涅”之“智慧” 。[26] 擢高科:指科举高中 。[27] 替:废弃,衰减 。[28]修龄:长寿 。[29]过涉灭顶:谓入深水,淹没头顶 。《易·大过》:“上六,过涉灭 顶,凶,无咎 。”[30]颔秃面童:下巴光净无须,面呈童颜 。颔,下颏 。[31] 过饰边幅:过于注重穿着打扮 。谓与年龄身份不符 。边幅,本指布 幅的边缘,喻指人的服饰容态等外观表现 。[32] 匡救:救正,矫正 。《孝经》:“匡救其恶 。”注:“匡,正也 。”[33] 钟爱:爱集一身;极其喜爱 。钟,聚 。[34]发童而齿壑:头秃齿缺 。形容年老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童,秃 。壑,通“豁”,齿缺 。[35] 游敖:游玩散心 。《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36]班荆:谓藉草而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 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班,布 。荆,泛指杂 草 。[37]倜傥,风流洒脱 。指有青年风度 。[38]怨父欺罔: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底本无“父”字 。[39]款曲:应酬殷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文叔(刘秀字)少 时谨信,与人不款曲 。”[40] 不属客:意不在客;不理会客人 。属,属意 。[41] 慢:简慢,怠慢 。[42]年貌舛异:谓张生的年龄与容貌不符 。[43]朱樱:红樱桃,喻女子之口 。启: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起” 。[44]肃客:引导客人 。《礼记·曲礼》上:“主人肃客而入 。”注:“肃,进也 。”[45]细展官阀:详细询问官阶门第 。展,展问,询问 。[46]小耦:少年夫妻 。耦(偶),配偶 。[47] “不知者”句:意谓张于旦夫妇相貌比他们的儿子、儿媳还显得年 少 。子妇,儿子和儿媳 。姑嫜,婆婆和公公 。译文招远县有一个书生叫张于旦,性情放蕩不羁,在一座荒庙里读书 。当时,招远县的县官是鲁公,三韩人氏 。他有一个女儿专好打猎 。有一次,张生在野外遇到鲁公女,见她长得风韵娟美,恣态秀丽;身穿锦缎貂皮袄,骑着一匹小马驹,像画上的人一样 。回到庙中,每每想起这女子的美貌,心里总是念念不忘 。后来听说这女子忽然死了,张生悲伤得不得了 。鲁公因为距老家很远,便把女儿的灵柩暂时暂存在张生读书的荒庙里 。张生因为和鲁公女有一面之缘,对她非常崇敬,犹如对神明一般 。他每早都到鲁公女灵前烧香,吃饭时必定祭奠 。每每举着酒杯对着鲁公女灵柩祝告说:“我才见了你一面,就常在梦里想到你,没想到你这玉一样的人竟然死了 。现在你虽近在我的身边,但却如远距万里河山,何等遗憾 。我活着要受礼法约束,你死了的人该无禁忌了吧!你在九泉之下有灵的话,应当珊珊走来,以安慰我的倾慕之情 。”张生日日祷告,将近半个月 。一天晚_上,他正在灯下读书,忽一抬头,见鲁公女含笑站在灯下 。张生惊讶地起来询问,女子说:“感念你对我的一片真情,不能忘怀,所以不避私奔的嫌疑来与你相会 。”张生大喜过望,二人于是共相欢好 。此后,鲁公女没有一晚不来 。她对张生说:“我生前好骑马射箭,以射獐杀鹿为快事,罪孽很大,死了以后无处可去 。若是你真的爱我,烦你替我念金刚经五千零四十八卷,我生生世世永远不忘你 。”张生恭恭敬敬地答应她的嘱託,从此常常夜里起来到鲁公女柩前捻着佛珠诵经 。一次,偶然碰上节日,张生想带鲁公女一起回家过节 。女子担忧自己腿脚没劲,走不动 。张生要背着她走,女子笑着同意了 。张生像背个小孩一样,一点不觉得重 。此后,背着她走路就成了常事 。张生考试时,也背她一块去,但必须夜里走 。有一年,省里开科考试,张生要去赴考,女子说:“你福气薄,去也是徒劳往返 。”张生听了她的话就没去参加考试 。又过了四五年,鲁公罢了官,穷得没有钱僱车把女儿的棺材运走,就打算就地埋了,但苦于没有坟地 。这事张生知道后,就对鲁公说:“我有块薄地在庙旁,愿埋下你家女公子 。”鲁公大喜 。张生又张罗着帮助料理葬事 。鲁公对张生非常感激,但也不知道张生是为了什幺 。鲁公罢官回家去了,张生与鲁公女仍然欢好如初 。一天夜里,女子依在张生怀里,哭得泪如雨下,对张生说:“我们相好五年,现在要分别了!我受你的恩义,几世都不足以相报 。”张生惊讶地问她,她说:“承蒙你给我这九泉之下的人施加恩惠 。现在你已为我念满了经数,所以我得以托生到河北卢户部家 。若是你不忘今天,再过十五年的八月十六日,请你去卢户部家相会 。”张生也伤心地哭着说:“我现在已三十多岁了,再过十五年,我就快入棺材了,相会又能怎样呢?”女子说;“到时愿给你当奴婢作为报答 。”一会儿,她又说:“你可送我六七里路 。这半路上有很多荆棘,我穿着长裙子难以走路 。”说罢,抱着张生的脖子,张生便送她上了大路 。到了大路上,见路旁有许多车马,马上有骑着一人的,有骑着两人的;车已有的坐三人、四人的,甚至坐十几个人的不等 。唯有一辆以金花为装饰挂着朱红绣帘的车子,只有一个老婆子坐在里面 。老婆子见鲁公女来了,就叫着:“来了?”女子答应:“来了 。”女子回过头来对张生说:“就送到这里,你回去吧!不要忘了我刚才说的话 。”张生答应着 。女子就走到车前,老婆子伸手拉她上了车,铃铛一响,车马就向遥远的地方走去了 。张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庙里,将十五年后相会的日期记在墙上 。想到念经还有这样大的作用,就更加诚心念经 。他夜里做梦,梦见神人告诉他:“你志气很好,但须要到南海去 。”问神:“南海多远?”神人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方寸之地 。”醒后,他领悟了神人的意思,就念起菩提经来,修行更加诚心 。三年后,张生的大儿张政、二儿张明相继高中 。张生虽一下显贵起来,可他仍然坚持修行 。一次梦见一个青衣人请他,到了一座宫殿,见殿中坐着一个神,像是菩萨,迎接他说:“你行善可喜,可惜不能长寿,幸好请示了玉帝,可以延长你的寿命 。”张生跪下叩头,菩萨叫他起来坐下,请他喝茶,茶香犹如兰花 。又叫童子领他到一个池子里去洗澡 。池水很清,里边的鱼都看得很清楚 。进入池中,水很温热,捧起来闻一闻,有荷叶香味 。一会儿,他渐渐到了深处,失足陷入水底,水深没了头顶,一下子就惊醒了,大为惊异 。从此,张生身体更加健壮,眼更明了,自己捋了一下鬍子,白鬍子都落了 。又过一些时候,黑鬍子也落了,脸上也没有了皱纹;又数月后,面目像儿童,跟十五六岁一样 。还好游戏,也像个孩子,很不注意衣服饰物,礼仪小节 。玩出了事,两个儿子就去救他 。不久他夫人老病去世了,张生的儿子们要给他娶大户人家的女儿为继室 。他说:“等我到河北去一趟回来再说 。张生屈指一算,已经到了与鲁公女约定相会的时候了,便命人备马率僕人到了河北 。一打听,果然有个卢户部 。早先,卢公生一女儿,生下来就会说话,长大了更加聪明漂亮,父母最喜爱她 。一些富贵人家来求婚,女儿都不愿意 。父母觉得奇怪,就问她,女儿详细说了生前的姻缘 。大家给她算了算时间,大笑着说:“傻丫头!张郎现在已年过半百了,人事变迁,怕他尸骨都烂了;就是还活着,也老掉牙了 。”女儿不听,还是等着 。母亲见她决心不动摇,与卢公计谋,叫看门的不要通报客人,等过了约期,她就会绝望了 。果然不长时间张生就来访问,看门的不给他通报 。张生不得已回到旅店,心里又不痛快又没有办法,就去郊外散心,也藉此机会暗暗打听女子的讯息 。托生后的鲁公女以为张生负约,终日哭泣,也不吃东西 。母亲对她说:“张生不来,一定是去世了 。就是活着,违背了盟约,错也不在你 。”女子也不说话,终日躺在床上 。卢公很忧心,也想知道张生到底是个什幺样的人,于是託词郊游,正好遇到张生 。一见是个少年,十分惊讶,互相谈了几句话,见张生风流潇洒,卢公很喜欢,便邀他到家里去 。张生刚想问话,卢公忽然立起,叫客人等一下,自己匆匆进内房告诉了女儿 。女儿很高兴,自己奋力起床,出来一看,见长得不大像张生,就哭着回房了,埋怨父亲诳她 。卢公极力表明这个人就是张生,女儿也不说话,只是哭 。卢公出来,情绪懊丧,对张生也不热情接待了 。张生问:“贵府有当户部的吗?”卢公随便应了一声“有”,眼睛向别处看,似乎不觉得有客人在 。张生感到有些慢待自己,就告辞走了 。鲁公女只是哭,几天就哭死了 。张生夜里做梦,见鲁女来对他说:“来找我的果然是你吗?你年纪相貌都变了,见了面竟没有认出 。现在我已忧愁而死,烦你赶快到土地祠招回我的魂,还能复活,晚了就来不及了 。”张生醒来,急忙去叫卢户部的门,果然他女儿已经死了两天了 。张生悲恸欲绝,进屋弔唁一番,把梦中的事告诉了卢公 。卢公听从了他的话,急忙去土地祠招回了女儿的魂 。又掀开被子,抚摸着女儿的尸体,一面叫女儿的名字,一面祷告 。不多时,便听到女儿喉咙里咯咯地响,见她朱唇一张,吐出一口冰块样的痰,渐渐呻吟起来 。卢公高兴得不得了,敬请张生客厅就坐,命人摆上酒宴,细问张生门第,才知道他家是巨族大户,越发高兴 。于是选择良辰吉日,命女儿与张生成了亲 。张生在卢公府住了半个月,便带着妻子回家,卢公亲自护送女儿,并在张府住了半年才回家 。张生夫妇住在一起,真像小两口一样 。很多人认为鲁女的儿媳是她婆婆,因为她儿媳都近四十的人了 。卢公回家后,过了一年就死了 。儿子很小,被豪强人家欺侮,家产几乎都被人霸占了 。张生夫妇就把他接了来养着,成了一家人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着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