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


垦利区

文章插图
垦利区【垦利区】垦利一般指本词条
垦利区为山东省东营市市辖区 , 原名垦利县 , 2016年8月改为现名 。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 。位于黄河入海口 , 地处胜利油田腹地 。区域位置为北纬37°24′-38°10′ , 东经118°15′-119°19' 。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 , 南北纵距55.5千米 , 东西横距96.2千米 。总面积2331平方千米 。截至2013年年末 , 全县常住人口24.82万人 , 主体民族为汉族 。
2015年 ,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96.8 亿 元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 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60.9 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 。
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民丰湖休闲娱乐区、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 。2018年11月 , 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垦利区
外文名称:Kenli Area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东营市
下辖地区:5个镇、2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
政府驻地:垦利街道
电话区号:0546
邮政区码:257500
地理位置:黄河入海口 , 胜利油田腹地
面积:2331平方千米
人口:24.82万(2013年)
方言:胶辽官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宁寺、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
车牌代码:鲁E
行政代码:370505
历史沿革垦利域地 , 由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以后黄河淤积退海而成 。县域西半部 , 元末明初已有居户 , 大部分村落建于明、清两代 。县域东半部 , 20世纪初始有人烟 , 大部分村落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 有的村庄则在40年代解放后形成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 , 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 , 为建置之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 垦区正式称垦利县 , 因县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此名 。1983年 , 从惠民地区析出 , 划为东营市所辖 。2016年8月2日 , 正式撤销垦利县 , 设立东营市垦利区 , 以原垦利县的行政区域为东营市垦利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1986年1月-1987年7月 , 垦利县辖1镇 , 11个乡和1处渔业管理站(乡级) , 320个村民委员会 , 394个自然村 。1988年8月 , 成立垦东办事处(科级) , 1933年10月 , 撤销红光渔业管理站 , 设立垦利县人民政府红光渔业办事处(科级) 。1991年底 , 垦利县辖1个镇、11个乡和2个办事处 。即垦利镇、建林乡、新安镇、下镇乡、永安镇、高盖乡、郝家乡、董集乡、胜利乡、宁海乡、胜坨乡、西宋乡、红光渔业办事处和垦东办事处 。1994年3月29日 , 胜坨乡撤乡建镇 。同年9月 , 郝家乡、高盖乡亦撤乡建镇 。3镇所辖範围与建镇前相同 。2001年2月9日 , 行政区划有原来的4镇、八乡调整为5镇、2乡 。即原高盖镇併入垦利镇 , 政府驻原垦利镇政府;胜利乡、宁海乡併入胜坨镇 , 政府驻原胜坨镇政府;原永安镇和下镇乡合併 , 设立永安镇 , 政府驻原永安乡政府;原建林乡与原新安乡合併 , 设立黄河口镇 , 政府驻原新安乡政府 。郝家镇、董集乡、西宋乡和红光办事处、垦东办事处保持不变 。2009年8月 , 山东省人民政府撤销垦利县垦利镇、西宋乡 , 设立垦利街道办事处和兴隆街道办事处 , 并将永安镇4个行政村划归兴隆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6年 , 垦利区辖胜坨、郝家、永安、黄河口、董集5个镇和垦利、兴隆2个街道 ,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 山东垦利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垦利街道胜兴路16号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东营市垦利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入海口处 。其区域位置为北纬37°24′-38°10′ , 东经118°15′-119°19' 。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 , 南北纵距55.5千米 , 东西横距96.2千米 。东濒渤海 , 西北与利津县隔黄河相望 , 南接东营市东营区 , 东北部与东营市河口区毗邻 。面积2331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东营市垦利区位于济阳坳陷东部 , 自北向南 , 纵跨孤岛凸起、霑化凹陷 , 陈家庄凸起和东营凹陷各次级构造之东部或北部 。境内广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 , 无基岩出露 。区域内可划分为3个部分 , 中间为凸起 , 南北两侧为凹陷 。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 表现为断裂多、活动强度大 。由于历史上黄河尾闾段常常左右摆动 , 多次溃决、漫溢、泛滥等沖积、淤垫 , 造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地貌 。地势自西南至东北呈扇形微倾斜 。防潮坝以裏海拔(黄海高程)最高点(原胜利乡一带)为11.61米 , 最低点为2米以下 , 整个地貌比降为1/8000 , 东北部为1/10000-1/12000 。气候东营市垦利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 虽濒临渤海 , 但大陆性季风影响明显 , 冬季乾冷 , 夏季湿热 , 四季分明 。年日照总时数2479.7小时 , 较常年偏少285.7小时 。夏季盛行东南风 , 冬季盛行西北风 , 春季多东北风 , 秋季多西风 。全年气温偏高 , 冬季出现阶段性寒冷 , 夏季出现阶段性酷热 , 冬季少大风严寒 , 春季温暖湿润 , 温度回升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2009年 , 降水量571.4毫米 , 多集中在夏季 。水文黄河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 , 上起董集罗家 , 流经垦利区注入大海 , 流经长度120千米 。垦利区共有骨干排水河道10条 , 分别是六乾排、溢洪河、永丰河、张镇河、小岛河、五六乾合排、广蒲沟、广利河、请户沟、三排沟 , 总长288.6千米 , 区境内流经长度230.92千米 , 呈东西方向均匀分布 。海域垦利区海岸线北起孤东海堤东北与东营市河口区交汇处 , 南至青坨海铺东南与东营市东营区交汇处 , 全长142.78千米 。滩涂面积为35715.13公顷 , 浅海面积14.16万公顷 。海底为黄河入海口淤积物 , 平坦 , 坡降小 。海水水温年均14.9℃ , 海水盐度一般为24‰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垦利区由于是黄河入海的地方 。正常年份 , 黄河每年携沙造陆2万亩左右 , 使垦利成为全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区之一 , 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截至2009年末 , 垦利区辖区总面积为220406.79公顷 。其中 , 农用地88984.15公顷(其中耕地年末面积为41634.39公顷) 。建设用地22937.55公顷 。未利用地108485.09公顷 , 经过开发变更为耕地249.65公顷 , 变更为其他农用地34.29公顷 , 建设占用37.97公顷 。矿产资源垦利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滷水、地热、盐膏、贝壳等 。特别是油气资源 , 垦利区是胜利油田的中心地带 , 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 , 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储量的45%都出自垦利地下 。东部沿海滷水储量20亿立方米 , 岩盐储量2.75亿吨 。水资源垦利区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有两部分:自然降水(自产径流)、客水水源(入境黄河水) 。地下水由于矿化度较高 , 尚不可利用 。黄河水是境内的唯一客水来源 , 垦利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全部来自黄河水 。生物资源境内有各种植物393种 。其中 , 人工种植树种主要有旱柳、白蜡、刺槐、国槐、速生杨、苦楝、冬枣、蜜桃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芦苇、柽柳、旱柳、杞柳、马绊草、黄须菜、蒿类、野大豆、益母草、罗布麻、茵陈等 。2014年 , 林木覆盖率达到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