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三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文章插图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录音(鲁宾斯坦演奏)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 , 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 , 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 , 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 。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 , 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 。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 , 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託 , 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 。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 , 有一次 , 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 , 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 , 不好演奏 , 请作曲家修改一下 , 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 , 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表现的是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 , 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 , 他消瘦清癯 , 表情忧郁 , 举止矜持 , 不苟言笑 , 登台演出则激情进发 , 高贵而尊严 , 这是他的性格特点 , 也是他的艺术个性 。作品意义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 , 拉赫曼尼诺夫也已离开祖国17个年头了 , 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 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 , 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 , 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 , “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 , 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 , 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文章插图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录音(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 , 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 , 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 , 技巧複杂精深、气势辉煌 , 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没有人怀疑 , 这是自格林卡以来的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最后的华章 , 如同黄昏里灿烂的夕阳 , 拖着长长的余晖不愿消失在天际 。而这种景象在今日看来仍然闪耀着动人的光焰 , 宛如其中第十八变奏所歌唱的那样 , 如泣如诉 , 兀自沉醉 。作者简介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 , 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 , 又译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裔美国籍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文章插图
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拉赫曼尼诺夫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 , 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 旋律丰富 , 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虽然他在20世纪生活了很长时间 , 但他是位传统主义者 , 他的目光盯着浪漫主义的过去 , 他是柴科夫斯基的继承人;其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练习曲“音画”》、歌剧《阿列科》、《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第二交响曲以及管弦乐“死岛”、“钟”等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多姿多彩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中的最后一位 , 这些大师以悠长宽广而又每每充满无言忧郁的旋律表现了有别于欧洲音乐的独到才华 , 展现了俄罗斯的景色气象和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拉赫玛尼诺夫还是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之一 , 他的唱片录音不仅包括他自己的协奏曲和其他大师的作品 , 还包括他与克莱斯勒合作的奏鸣曲 , 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并且 , 他的充满活力而又细緻入微的指挥也在唱片中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