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300首


元曲300首

文章插图
元曲300首【元曲300首】《元曲300首(插图本)》有近二百幅清晰优美的古代版画,曲情、曲意与版画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此书设计了极丰富的辅助性栏目,帮助读者準确把握元曲的精髓,体悟其内涵 。读解心得,紧扣今人面临的心灵困惑,用独特的视角以及今人的标準,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
基本介绍书名:元曲300首
类型:人文社科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50612679
作者:李伯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页数:313页
开本:16
定价:19.80
作者简介李克,1963年生于北京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 。1997年任智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 。先后策划和主编的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出版项目 。媒体推荐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夏庭芝《青楼集志》 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 。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製作 。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 。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观其所述 。日忠日孝,有补于世 。其难,则有六字三韵:[忽听,一声,猛惊]是也 。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周德清《中原音韵序》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此文字指其他 平装 版本 。图书目录元好问 (双调)骤雨打新荷 (中吕)喜春来 杨果 (越调)小桃红(二首) 刘秉忠 (南吕)乾荷叶(三首)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西园秋暮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越调)小桃红·杂咏 白朴 (双调)庆东原·叹世 (双调)驻马听·舞 (仙吕)寄生草·饮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仙吕)醉盅天·佳人脸上黑痣 (仙吕)一半儿·题情 (中吕)阳春曲·知己 王恽 (越调)小桃红·平湖乐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 孟昉 (越调)天净沙·七月 胡祗遹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阳春曲 伯颜 (中吕)喜春来 张弘范 (中吕)喜春来 姚燧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中吕)阳春曲 徐琰 (双调)蟾宫曲·晓起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仙吕)一半儿·题情(二首) 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碧玉箫 (双调)大德歌·秋 (正宫)白鹤子 (南吕)四块玉·闲适(二首) (南吕)四块玉·别情 (南吕)一枝花·不服老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双调)殿前欢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正宫)黑漆弩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二首) 陈草庵 (中吕)山坡羊·叹世(二首)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 马致远 (双调)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 (双调)拨不断(五首) (双调)寿阳春·远浦归帆 (双调)落梅风(五首) (越调)小桃红·春 (南吕)金字经(二首) (双调)折蟾宫曲·叹世 (双调)庆东原·叹世 (双调)清江引·野兴(四首) (南吕)四块玉·恬退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南吕)四块玉·洞庭湖 (南吕)四块玉·临邛市 (越调)天净沙·秋思 王德信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滕宾 (中吕)普天乐 郑光祖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三首) 珠帘秀 (双调)落梅风·答卢疏斋 曾瑞 (南吕)四块玉·闺情 李致远 (越调)天净沙·离愁 (越调)迎仙客·暮春 刘致 (中吕)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南吕)四块玉·嘲乌衣巷 (中吕)朝天子·邸万户席上 张养浩 (中吕)红绣鞋·警世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中吕)喜春来(三首)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归隐(二首) 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次韵 (双调)水仙子·山斋小集 (双调)水仙子·乐闲 (双调)水仙子·归兴 (双调)折桂令·九日 (双调)折桂令·次酸斋韵 (中吕)满庭芳·客中九日 (中吕)普天乐·秋怀 (越调)寨儿令·次韵 (双调)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 (双调)殿前欢·离思 (双调)殿前欢·客中 (双调)清江引·春思 (双调)清江引·春晚 (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中吕)朝天子·山中杂书 (中吕)朝天子·湖上 (中吕)朝天子·闺情 (中吕)红绣鞋·春日湖上 (中吕)红绣鞋·湖上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双调)沉醉东风·秋夜旅思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正宫)醉太平·无题 (中吕)迎仙客·括山道中 (越调)凭栏人·暮春即事 (越调)凭栏人·江夜 (双调)落梅风·春晓 (仙吕)一半儿·秋日宫词 (商调)梧叶儿·感旧 (正宫)小梁州·失题 (南吕)金字经·感兴 (南吕)金字经·乐闲 (正宫)塞鸿秋·春情 (双调)庆宣和·毛氏池亭 (中吕)卖花声·怀古 (中吕)卖花声·客况 (正宫)汉东山·述感 (中吕)山坡羊·闺思 虞集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周文质 (双调)落梅风(二首) (正宫)叨叨令·自叹 鲜于必仁 (越调)寨儿令 (双调)折桂令·诸葛武侯 乔吉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双调)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 (双调)水仙子·嘲少年 (双调)水仙子·展转秋思京门赋 (双调)水仙子·寻梅 (双调)水仙子·暮春即事 (双调)水仙子·为友人作 (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双调)水仙子·咏雪 (双调)水仙子·嘲楚仪 (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 (双调)折桂令·寄远 (双调)水仙子·赠罗真真 (双调)折桂令·七夕赠歌者(二首) (双调)折桂令·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侑尊云 (双调)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双调)清江引·笑靥儿 (双调)卖花声·悟世 (中吕)朝天子·小娃琵琶 (中吕)山坡羊·寄兴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二首) (越调)小桃红·赠朱阿娇 (越调)小桃红·春闺怨 (越调)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越调)小桃红·晓妆 (越调)凭栏人·金陵道中 (越调)天净沙·即事 贯云石 (双调)落梅风 (中吕)红绣鞋 (双调)殿前欢(二首) 阿里西瑛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自叙 卫立中 (双调)殿前欢 吴西逸 (双调)殿前欢(二首)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叹世 (商调)梧叶儿·春情 赵禹圭 (双调)折桂令·题金山寺 (双调)风入松·忆旧 刘时中 (南吕)四块玉(二首) 高明 (商调)金络索挂梧桐·咏别 阿鲁威 (双调)落梅风 薛昂夫 (双调)水仙子·集句 (双调)殿前欢(二首) (中吕)山坡羊·述怀(二首) (正宫)塞鸿秋·凌歊台怀古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二首) (双调)楚天遥带过清江引(二首) 吴弘道 (双调)拨不断·闲乐(二首) 赵善庆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马谦斋 (越调)寨儿令·叹世 (双调)沉醉东风·宫词(二首)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任昱 (中吕)红绣鞋·春情 (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 (正宫)小梁州·春怀 张子坚 (双调)得胜令 钱霖 (双调)清江引(二首) 徐再思 (双调)蟾宫曲·春情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双调)水仙子·夜雨 (双调)水仙子·红指甲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 (双调)清江引·相思 (越调)凭栏人·春情 (中吕)朝天子·西湖 (中吕)阳春曲·赠海棠 (商调)梧叶儿·钓台 (商调)梧叶儿·革步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顾德润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旅中 曹德 (中吕)喜春来·和则明韵(二首)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高克礼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越调)黄蔷薇带过庆元贞·天宝遗事 李伯瞻 (双调)殿前欢·省悟 吕止庵 仙吕)醉扶归 查德卿 (仙吕)寄生草·感叹 (仙吕)寄生草·间别 (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 赵显宏 (黄钟)昼夜乐·冬 (双调)殿前欢·闲居(二首) (双调)殿前欢·题歌者楚云 景元启 (双调)殿前欢·梅花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李乘 (中吕)喜春来·赠茶肆(二首) 杨朝英 (双调)水仙子·自足 (双调)清江引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周德清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钟嗣成 (正宫)醉太平(二首) 汪元亨 (正宫)醉太平·警世(二首)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三首) (中吕)朝天子·归隐(二首) 张鸣善 (双调)水仙子·讥时 倪瓒 (黄钟)人月圆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越调)凭栏人·赠吴国良 刘庭信 (正宫)醉太平·忆旧 (双调)水仙子·相思 (中吕)朝天子·赴约 (双调)折桂令(三首) 汤式 (中吕)山坡羊·书怀示友人 (越调)柳营曲·听筝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刘燕歌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王仲元 (中吕)普天乐·春日多雪 商挺 (商调)步步骄 庾天锡 (双调)蟾宫曲 宋方壶 (中吕)山坡羊·道情 白贲 (正宫)鹦鹉曲 兰楚芳 (南吕)四块玉·风情 邵亨贞 (越调)凭栏人·题曹云西翁赠妓小画 周浩 (双调)蟾宫曲·题《录鬼簿》 无名氏 (双调)水仙子 (仙吕)寄生草·闲评 (商调)梧叶儿 (仙吕)寄生草·相思 (双调)清江引·九日 (双调)清江引·咏所见 (双调)山丹花 (中吕)红绣鞋·月夜闻雁 (中吕)红绣鞋 (越调)天净沙 (越调)小桃红·别忆 (中吕)朝天子·庐山 (正宫)塞鸿秋·春怨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中吕)四换头·相思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喻纸鸢 (仙吕)寄生草 (正宫)醉太平 (正宫)塞鸿秋 (小石)归来乐 (商调)梧叶儿·嘲贪汉序言在元代,元曲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广泛地流传在中国的广袤大地 。文人雅士抚琴弄筝低唱浅吟,风流浪子在酒馆妓院手持红牙板肆意高歌;茶楼卖唱的二八少女轻启朱唇,婉转轻歌;甚至在幽深的小巷之中也会听到小商小贩自得其乐地哼唱……元曲就这样铺天盖地地走进了元代人们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说元曲像流行歌曲,是因为元曲就是配乐歌唱的诗歌,但它与诗词相比灵活性要大很多 。元曲不是文人雅士的独享品,而是平民百姓的娱乐品,正因为如此元曲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其中还有很多俗言俚语,因此读过唐诗宋词的读者初读元曲时往往感到新鲜,常常破颜一笑,甚至会捧腹不止 。一直以来,人们很喜欢用这个字来形容元曲,“俗”! 元曲是“俗” 。诉相思,元曲没有旖旎婉转,有的是大胆热辣:“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怨薄情,元曲没有呻吟自怜,有的是果断痛快:“不刺,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表乡思,元曲也没有绵长曲折,有的是直白率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忧国民,元曲也不讲究引经据典,只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连表达快乐,元曲也那幺简单“他出一对鸡,我出一对鹅,闲快活”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