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岚生


丁岚生

文章插图
丁岚生【丁岚生】丁岚生 , 原名云岫 。民革成员 。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 , 始用今名 , 原籍山东省寿光市留吕乡贾家庄子 。1912年8月生于农家 , 八岁入国小 。1925年高小毕业 , 去济南人私立育英中学 。时张宗昌统治山东 , 以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教育厅长 , 命学生读经 。国中读《左传》、《礼记》、《孟子》 , 作文亦用文言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丁岚生
别名:云岫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2年8月
职业:民革成员
生平简介1928年5月 , 蒋介石率北伐军人济南 , 张宗昌溃逃 。日本藉口保侨 , 出兵济南 , 製造“五·三”惨案 , 因乱失学一年 。1929年秋 , 大局初定 , 重去济南 , 人省立高级中学 , 时何思源任教育厅长 , 国民党统治开始 。此时始接触所谓新文学 , 知有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其人 , 并读其书 。1930年 , 张默生任高中校长 , 聘胡也频、董每戡等青年教师多人教国文课 , 大讲“普罗文学” , 蔚成风气 。受此影响 , 始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及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 如普列汉诺夫、卢那卡尔斯基、波格达诺夫等人着作 , 皆略有涉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 。各地学生愤起向南京政府请愿 。丁岚生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活动 , 并任高中学生请愿指挥部秘书 。1932年高中毕业 , 去北平 , 人北京大学英文系 。1933年暑假 , 因结核病休学 。1937年“七·七”事变 , 抗战开始 。应当地人张景月之邀 , 参加他组织领导的“山东抗日义勇军鲁东第一支队” , 任秘书处长 。1938年秋 , 该部改编为山东保全第十五旅 , 改任政治部主任 。翌年张景月兼任第十四区专员 , 转任专署秘书主任 , 并于此时参加国民党 。抗战时期 , 何思源以省教育厅长兼鲁北行署主任 , 十四区所辖各县皆隶鲁北 , 在其领导下 。获得成就1945年初 , 何思源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 七月由阜阳秘密到山东寿光 。“八·一五”日本投降 , 他任命张景月为省保全副司令 , 率其所部由益都去济南 , 丁岚生以省保全司令部秘书主任名义 , 随军到济 。1946年5月 , 调省府任何思源秘书 。当年十月 , 何思源调任北平市长 , 丁岚生随同来北平 , 任市长办公室机要秘书 。1948年7月 , 何思源去职 , 刘瑶章继任北平市长 , 丁岚生调市府统计处任专员 。当年冬 , 调市财政局统计室任主任 。何思源在交卸市长职务后曾去南方各地了解时局情况 , 回到北平后 , 分析当时形势 , 认为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完全失败 , 无可挽救 , 现在是战既不能 , 和又不甘 , 上级领导集团意见分歧 , 一片混乱 , 谁也拿不出一个收拾残局的完整办法 。他决意留在北平 , 联合许惠东等地方势力 , 进行和平解放北平之活动 , 大可以影响国民党内之和平势力 , 促成全面和平;小亦可使北平一地得免兵燹之苦 , 尽个人所能 , 成败利害 , 在所不计 。丁岚生以为和平为大势所趋 , 人心所向 , 应全力以赴 。1949年2月北平解放 , 首任北京市长叶剑英接管旧北平市政府 。他当众宣告:旧有人员 , 除个别有中统军统特务身份者及外事处人员外 , 其余一律包下来 , 安排工作 , 保障生活;要大家安心供职 , 不必疑虑 。三月间我和其他一些人 , 一起被送去清河大队学习 , 实际进行审查 。至冬季 , 丁岚生被告知:问题已查清 , 我不是特务 , 亦无大罪行 , 要我参加工作 , 丁岚生表示同意 。当时丁岚生在一内部刊物作编辑 , 但对丁岚生的问题未公开作出结论 。1950年3月 , 随大队去清河农场 , 这时始得知因另有一人 , 原已同意留队参加工作 , 但回家后拒绝回来;因此怀疑丁岚生之诺言是否真诚可靠?故对丁岚生暂未作结论 。此后韩战发生 , 第一次镇反开始 , 政策有变 , 丁岚生的问题不再提起 。至冬丁岚生结核病发 , 在农场疗养 。1953年春在休养中 , 接到北京军管会军法处判决书 , 认为丁岚生领导过特务间谍组织 , 处有期徒刑五年 , 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丁岚生认为此判毫无事实根据 , 决意提出申诉 , 要求重新调查 。此时适值丁岚生任编辑的内部刊物移北京出版 , 市公安局五处干部毛之范去农场 , 把编辑人员 , 连丁岚生在内 , 一起带回北京 , 住看守所 , 毛之范领导工作 , 丁岚生就把写的申诉材料交给他 。数日后他告诉丁岚生:材料经过研究 , 认为属实 , 把原判决书收回 , 并宣布提前释放 , 临时发给释放证 , 并另给判决书一份 。到家后展视:凡丁岚生提出意见的部分 , 完全删去 , 但结论仍旧 。1955年恢复政治权利 , 1956年领到选民证 , 参加人民代表选举 。以法律论 , 已为合法公民 。因病不能工作 。1957年冬 , 因生活上有困难 , 一人迁移济南 , 依母亲及大姐居住 。1958年健康逐渐恢复 , 值大跃进时期 , 街道无闲人 , 乃以居民身份 , 参加一些街道工作 , 迄未正式就业 。1966年 , “文化大革命”开始 。红卫兵命丁岚生去寿光原籍务农 。1966年9月8日到寿光农村 , 时年五十四岁 。自1966年至1978年 , 在寿光务农十二年 。1976年“四人帮”垮台 。1978年迁回济南 。1979年6月 , 自济南来北京 , 探望在京亲属 。得见何思源及其他旧友 。此为解放后三十年中第一次相见 。他们此时才知道丁岚生解放后的一切经历 。何思源、刘瑶章两位共同具函北京市公安局 , 建议为丁岚生平反 。7月返回济南 , 得见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徐眉生、范予遂 。徐建议丁岚生撰写文史资料 。丁岚生与山东省政协文史办有各种联繫 , 并撰写文史资料稿 。1979年冬迁北京 , 但每年仍到济南住数月 , 帮助省政协文史办审核或撰写文史稿件 。《何思源在山东的活动》一文(载1985年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即写于此一时期 。1983年7月参加民革 。1984年北京市委颁发第三号档案 , 为和平解放北京的起义人员落实政策 , 丁岚生的历史问题 , 得到彻底平反 , 原判决撤销 , 由原工作单位市财政局给办理退休 。1986年7月 , 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 参与文史馆的《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的编辑工作 。2001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