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头古村


塱头古村

文章插图
塱头古村【塱头古村】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 。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51年的历史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塱头古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0800
村庄简介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 。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着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塱头村塱头科举之乡塱头村现保存了很多明清时代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屋,尤以镬耳屋为代表,雅致且大方 。古树环村,塘水相拥,不仅环境优美,古屋保存完整,气势宏伟 。历史上,塱头村有云南左参政黄皞等12人考取进士、10人考取举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 。村面还立有四对旗桿夹,其中塱东、塱中社的分别为清鹹丰乙卯(1855年)科乡试中式第十六名举人黄湛莹、清同治三年(1864年)补行己未恩科考选第一名恩贡生黄璇章、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明经进士黄玉章所立;塱西社的分别为清鹹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第五名副榜黄湛莹、清鹹丰三年(1853年)癸丑奉恩诏考进第一名贡生黄庭槐所立 。塱头村有“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奉旨放木鹅,不忍多占地”之故事,谷诒公两发横财依然俭约而济村民之说……历史溯源
塱头古村

文章插图
塱头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就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塱头 。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 。塱东、塱中社左右阔约210米,塱西社左右阔约170米 。村民多姓黄,黄姓于南宋末年(约公元1140年)从南雄县珠玑巷南迁至广州北郊(今白云区)神山镇,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现人口3000余人,600多户人家,村民都姓黄 。立村前先祖们在草云边大龙口放鸭谋生,当时只有两三间小泥屋,这里河渡湖泊颇多,水塘边长满了朗草,因而得名“塱头村” 。。村前地坪宽阔,地坪上有3口古井及3口半月形水塘,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塘基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与村头、村尾、村后数棵参天古榕和木棉树环抱村子 。其中村东的一棵木棉树与村后的一棵榕树均为该村十一世祖乐轩公手植,有近600年的历史 。村前农田广袤,鲤鱼涌西通“深潭”,东接巴江河,形成清幽、自然、和谐的环境 。塱头特色塱头建筑村中古建筑群气势宏伟,是花都区西隅突出的古村落 。塱头村的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村面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 。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其余多为民宅 。今民宅大多仍有人居住 。村面建筑以宗祠及书室为主,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 。单体建筑以宽1.1米 ~ 3.3米的巷道相隔, 现存古巷20多条 。巷门楼石额上阳刻巷名,塱西社有永福里、益善里、仁寿里、泰宁里、福贤里、西华里、琢玉里等;塱中社有参槐里、兴仁里、安居里、近光里等;塱东社有善庆里、新园里、敦仁里、业堂里、光迪里、三园里、积墨楼巷等 。塱头村东还有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