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地平线雷达


超地平线雷达

文章插图
超地平线雷达【超地平线雷达】超视距雷达(OTH),早期称为超地平线雷达 。它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来探测目标 。OTH雷达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频率为3~30MHz 。这种雷达最重要的优点是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从电离层(高度80~360km)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测空中(飞机、飞弹)和海面目标(各种舰船) 。该雷达探测距离远(800~3500km)、覆盖面积大(单部雷达60°方位扇区可达560万平方千米),具有天然抗低空突防、抗隐身飞行器、抗反辐射飞弹等优点 。它主要用于战略预警及远程战术警戒情报雷达系统,能以最经济的手段,最高的效费比实现对境外远程目标的早期预警,使国土防空(海)的预警时间提高到小时量级 。主要作用于进行海上空中交通控制和通信,引导已方飞机拦截,遥测海洋状态和对付反辐射飞弹的威胁 。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国土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拥有先进雷达技术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先后研製和部署了OTH雷达系统 。
基本介绍中文名:超地平线雷达
外文名:Over The Horizon (OTH)
工作频率:3至30MHz
探测距离:800至3500千米
类型:天波超视距雷达、地波超视距雷达
套用:早期预警和战术警戒
雷达分类OTH雷达的分类有几种方式:如按目标信号在电离层的散射形式,超视距雷达可分为后向散射超视距和前向散射超视距 。如果按电离层对电磁波反射效应,超视距雷达可分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 。通过电离层来反射大功率电波,并折返回地面,从而覆盖大片区域的,称为天波超视距雷达;而通过地球表面的绕射效应使电波沿着曲线传播的,称为地波超视距雷达 。由于地波超视距雷达的覆盖範围相对较小,作用距离只有200~400km,所以除前苏联的超视距雷达採用天波—地波联合工作体制外,其它的超视距雷达大多数为后向散射天波超视距雷达(OTH—B) 。历史背景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从各自的国土防空目的出发,都曾积极发展OTH雷达 。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原来针对美国的远程轰炸机和洲际飞弹的威胁明显减少,且研製和维护超视距雷达的费用极其昂贵,所以,美国国防部对其部署的超视距系统作了一系列调整:其东部系统已几乎处于“休眠”状态,西部系统在装备几个月后就处于“保持运行”环境,防止设备部件损坏,一旦需要可立即启用”的“热储存状态”,而其它部分的系统则被取消 。在美国空军的超视距雷达处于“休眠”状态时,美国海军的ROTHR雷达则受到军事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美国的重大威胁是来自骚动不安的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所以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花费了不少的军费在开发和维护面向加勒比海地区的ROTHR系统 。主要作用覆盖範围大
超视距雷达的覆盖範围远远超过预警机 。例如,美国建在阿拉斯加的海军ROTHR覆盖範围可达163万平方千米,包括日本的东太平洋和堪察加半岛附近的鄂霍次克海 。覆盖面积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1%,这样大的覆盖面积,需要使用12架E—3A(AWACS)预警机 。文献记载,对于方位覆盖角为120°,地面距离覆盖域为1000~4000km的超视距雷达,它所能覆盖的总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千米 。而且,从海面到空中可全高度探测 。3.2 探测海上超低空目标和舰船低空入侵是雷达四大威胁之一 。战争中,敌方往往使用低空突防轰炸机和掠海飞行的巡航飞弹来发起进攻 。超视距雷达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它们,从而大大增加了预警时间 。美国空军对用超视距雷达探测巡航飞弹极为重视 。1988年1月开始执行一项计画,利用改进的AQM—34M(越南战争期间的一种无人驾驶飞机)来试验超视距雷达探测小型目标的能力 。在试验时,用这种小型飞机在波多黎各岛与百慕达群岛之间的洋面上空150~760米高度作48次模拟巡航飞弹的低空飞行,该试验获得了成功 。美国空军东海岸超视距雷达AN/FPS—118的验证过程中,该雷达不仅能发现3335.4千米(1800海里)以外的巡航飞弹,而且能在大部分时间跟蹤它们 。这些巡航飞弹的RCS(雷达散射截面积)小于B—2轰炸机,但高于F—117A隐身战斗机 。该超视距雷达还能跟蹤波多黎各岛上空飞行的长度只有4.3m的私人飞机 。超视距雷达能探测远距离的舰船 。ROTHR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雷达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蹤能力超过了海军的规定指标,它成功地跟蹤了某一海域的25艘舰船中的24艘,而且对另一艘也能勉强跟蹤 。对抗隐身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