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史


台湾经济史

文章插图
台湾经济史【台湾经济史】《台湾经济史》是由候家骏编写,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历史体着作,主要讲述了台湾经济发展起自大航海时代 。
基本介绍书名:台湾经济史
作者:候家骏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史前时期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台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居住 。以现有的证据而言,目前台湾最早的文化为长滨文化(以八仙洞遗址最具代表性),这是在东海岸所挖掘出来的考古遗蹟 。而在台南县左镇一带,则挖掘出原始人类骨骸,史称左镇人 。在台北盆地则有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园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台湾史前的经济活动,因无文字记载,并无法描绘其全景,约略只是捞贝、渔猎及农耕为主的经济活动 。在植物园文化晚期,距今2000年前左右,包括台北在内的整个北台湾进入金属器时代,十三行文化则为其代表 。此阶段的史前人类分布範围更广,除上述数个文化层地区之外,还包含位于台北市中山区的西新庄子遗址 。十三行文化大致从距今2300年前开始出现,到汉人进入台北后才正式结束 。而该文化的经济活动更为加强,除了已知炼铁,製造精緻铁器外,渔猎与精緻农业活动也是主要经济特徵 。除此,十三行文化,已有可用来纺织的陶纺轮,并利用简单工具来製作衣服 。大部分学者根据晚期十三行文化的特徵,推断该文化为平埔族的活动纪录 。虽说没有文字记载可供佐证,但是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与汉人接触前的平埔族或其他原住民族群的经济活动约略也着重于捕鱼、狩猎与山田烧垦式农作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经贸经济活动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于台湾的经济活动原先只仅止于澎湖,但当时中国明朝政府认为澎湖为其领土,使得荷兰人于1624年转而到当时未有实质政府统治的福尔摩沙(今台湾)大员(今台南市)设立据点,占领台湾的期间由1624年至1662年 。</p>荷兰东印度公司旧址 荷兰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与东南亚据点的枢钮,并垄断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与中国大陆间的贸易 。主要的输出贸易内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转运贸易内容包括荷兰的金属、药材,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鸦片、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黄金 。</p>荷兰东印度公司旧址
台湾经济史

文章插图
在工业方面,台湾于1950年代中期实施第一期经济建设计画,发展劳力密集轻工业,以替代进口商品,另外,也採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外汇管制等方式,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1959年-1973年,正逢美国等先进国家正欲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的大环境影响,50年代尹仲容、严家淦等技术官僚为吸引外人投资,决定採取自由开放、鼓励出口等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 。并发动了“19点财经改革措施”、“奖励投资条例”、成立加工出口区等政策,让台湾成为美、日两国的加工基地并使台湾经济活动从由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 。1973年-1979年,台湾经济虽遭受石油危机,退出联合国等因素影响,但在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使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1980年代后,资金渐趋稳定的台湾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并于1987年实施新外汇条例实施,人民得以自由持有及运用外汇,并在台湾政府发展高科技工业的正确方向外,台湾今已成为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参考文献* 东嘉生着、周宪文译,《台湾经济史概说》,2000年,台北,帕米尔书局* 刘益昌,1996,台湾的考古遗址,见张炎宪、李筱峰、戴宝村编,台湾史论文精选(上)页29-42 。台北:玉山社 。* Long, Simen. 1991. Taiwan: China's Last Fronti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卢建荣,1999,入侵台湾:烽火家国四百年 。台北:麦田出版 。* 史明,1980,台湾人四百年史(上、下册)(平装普及版) 。San Jose,Calif.:蓬岛文化公司 。* 王育德,1979,台湾:苦闷的历史,中文修订版,黄国彦译 。东京:台湾青年社 。* 周明峰,1994,台湾简史 。台北:前卫 。* 陈汉光、赖永祥编,《北台古舆图集》,台北市,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57年 。* 黄昭堂着,《台湾总督府》,台北市,鸿儒堂出版社,2003年 。* 林衡道编,1988,台湾史 。台北:众文图书公司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绪方武岁着,《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又吉盛清,《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 庄永明着,《台北老街》,台北市,时报出版社,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