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观光( 二 )


顾观光

文章插图
顾观光故居在对古天文学的研究中,顾观光还将我国古代曆法与西曆、回曆加以比较,探求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古曆法中闰年误差日的数值计算 。撰写了《六历通考》、《回回曆解》、《九执历解》、《甲子元推步简法》、《癸卯元推步简法》、《五星推步简法》等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鹹丰元年(1851年),顾观光着重于中西数学研究 。不仅通读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同时代学者的数学着作,而且“凡近时新译西术”都觅来悉心推敲研究,对每一本书,每一种数学新法加以验证,取其“明确之理”,纠正其“不尽之处” 。先后撰写了《算剩初编》、《算剩续编》、《算剩余编》、《九数外录》、《九数存古》等专着 。如西人求圆方法,只知圆内各等边之半为正弦,而不知外切各等边之半为正切,因此顾观光採用古代数学中“六宗、三要、二简”的方法求外切各等边之正切,弥补西法求圆的不足 。他还认为西方数学家杜德美的“圆径求周术”方法原理不够严谨,解法繁琐难记,因此他把同时代数学家董佑诚的“割圆连比例求圆法”和杜德美的“圆经求周术”相结合,使圆的弧与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求弧如求弦,用弦如用弧,“一弧之数,即众弦之合数”,使“弧线、直线相求之理始尽” 。鹹丰四~五年(1854~1855年)顾观光发表一系列论文对同时代数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细的剖析,并与西法进行比较,提出了许多有关求圆、级数、对数求解和对数造表的补充意见,完善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 。如他认为戴煦、项名达的“方圆互通解析表达式”,既肯定其成果,也指出这个方法只有“弦数求余线”,未能阐明“割切二线之间的相互关係”,李善兰所着《对数探原》用“尖锥法”处理对数计算,虽较西法简便,但计算程式繁琐,且只能造表,不能直接求出,他提出“用诸乘方差的办法来直接求对数,则更为简便” 。1855年李善兰译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九卷(前六卷为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所译),由顾现光校订 。李善兰所译的《重学》是中国第一部力学译作 。该书于1858年刊行后不久,书版即大部毁于战火 。《重学》再版前,顾观光和张文虎又重新进行校订 。顾观光是中国较早撰述力学文章的作者之一 。他的《九数外录》(1874年江南製造局印行)所辑的十篇文章有六篇是关于数学的,四篇是关于力学的 。这四篇力学文章的题目是:《静重学记》、《动重学记》、《流质重学记》、《天重学记》,即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天体力学 。这些文章介绍了许多初等力学课题和计算方法,也夹杂着一些力学的基本概念,是当时中国的一项可贵的成就 。顾观光的其他着作有《算胜初》两卷、《九数存古》九卷、《六历通考》、《推步简法》、《新曆推步简法》、《五星简法》等 。在数学方面,顾观光以研究对数着称,撰有《对数衍》一卷(1860) 。人物评价顾观光作为近代天文数学家,是近代中国一大批善于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赢得人们的高度评价 。诸可宝说:“上舍(指顾观光)之于古今中西诸算术,无所袒,而皆有所发明,可谓能澈中边者已” 。(《畴人传》),姚光认为他的着作“洞微乎古法之源,抉择于西人未言之秘” 。清人,藏石大家、不乏文理全才的阮元说:“于古今中外,中西诸算数,无所祖皆有发明 。”后世纪念顾观光逝世后,其墓为乡民所修 。1927年由高吹万、高望之等发起整修坟墓,重立墓碑,镌有“金山顾尚之先生之墓”,碑的右上方有“中华民国16年丁卯9月”11个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