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因学

肝癌病因学【肝癌病因学】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肝癌中,肝细胞癌(HCC)约占80%-90%,其次为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 。临床见肝痛,上腹部肿块,进行性消瘦等 。起源于肝脏其他细胞成分的恶性肿瘤罕见 。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肝癌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症瘕"、"黄疸"、"鼓胀"、"胁痛"等範畴 。
基本介绍中文名:肝癌病因学
对象:原发性肝癌
治疗:癌结节属单个或局限于半肝
隶属:医学学科
简介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

肝癌病因学

文章插图
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50岁为多,男女之比约为8:1,90%以上在确诊时属中、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所以採用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常因放、化疗和免疫治疗而受到一定限制;而放、化疗对本病的治疗毒副反应极大,适应证则减少,疗效也差;介入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需要相当高的条件和设备,花费也较大 。故中医药治疗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药还与放、化疗配合套用,能起到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病情分类继发性肝癌在欧美原发性肝癌少见,继发性肝癌高于原发性肝癌可达60倍;中国则二者较为接近,但随着大肠癌、肺癌等的上升,继发性肝癌亦有增多趋势 。本病如能早期发现并有选择地採取手术切除或姑息性外科治疗后的二步切除,仍有治癒可能;其他治疗亦可能延长生存期 。上海医科大学150例继发性肝癌尸检中,来自消化道肿瘤占30.0%,来自造血系统肿瘤29.3%,胸部肿瘤(肺、食管)18.7%,其余依次为泌尿系、女性生殖系、头颈部、乳腺、软组织等 。苏联KOMOB(1986年)分析687例继发性肝癌,来自胃肠道肿瘤者33.5%(胃18.3%、大肠7.4%),乳癌18.5%,肺癌14.7% 。美国Foster(1977年)汇总176例获得切除的继发性肝癌中,126例(72%)来自大肠癌 。结、直肠癌手术时已有肝转移者可达7.6%-24.6% 。各脏器恶性肿瘤可通过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直接浸润等途径转移至肝,其组织学特徵与原发癌相仿,多呈质硬、灰白、散在的多髮结节 。合併肝硬化、癌结节破裂出血等较少见 。
肝癌病因学

文章插图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肝癌中,肝细胞癌(HCC)
肝癌病因学

文章插图
约占80%-90%,其次为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 。临床见肝痛,上腹部肿块,进行性消瘦等 。起源于肝脏其他细胞成分的恶性肿瘤罕见 。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 。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肝癌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症瘕、黄疸、鼓胀、胁痛等範畴 。流行医学的统计资料表明,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 。2、黄麴霉素 。3、饮用含朋大量有机氯化合物与藻类毒素的污水或塘水 。4、其他因素如①家族聚集性;②低硒;③酒精性、营养性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肝癌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症瘕、黄疸、鼓胀、胁痛等範畴 。肝癌自19世纪末奠定其科学的病理分类以来已有百年历史 。但前面大半个世纪进展甚微,50年代由于弄清肝内结构解剖 。流行概述导致肝癌规则性切除的诞生;60年代肝癌细胞系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和黄麴霉素的发现,尤其是甲胎蛋白(AFP)在肝癌病人血中的检出,加上肝移植的成功等,奠定了近年发展的基础 。70年代由于AFP检测用于人群普查,使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入了亚临床阶段,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60%-70%,并导致肝癌诊断、治疗、自然病程等一系列概念的更新;8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与新技术相结合为特徵的各种新的定位诊断方法的问世,如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磁共振显象(MRI)、超声显象、肝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显象等,使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加上各种局部治疗方法的套用,使过去不能切除的肝癌中的一部分有可能缩小后行二期切除,这种二期切除的5年生存率可与小肝癌切除者媲美 。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80年代中亦硕果纍纍,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面 。B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关係已获得更多证据,发现HBV-DNA整合可以激活某些癌基因,发现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发现肝腺瘤样增生中不少可发展成肝癌 。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发现肝脏既有单中心发生,亦有多中心起源 。用维甲酸等已可能将肝癌细胞转逆 。80年代,以1986年和1991年两次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为代表,反映了中国肝癌基础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短,反映了中国肝癌临床研究已形成特色并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1990年第15届国际癌症大会中两个肝癌分组均有中国学者任执行主席即为明证 。原发性肝癌高发于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中国多见于东南沿海 。就死亡率而言,中国肝癌为第三位癌症,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中国肝癌高发的趋势十分严峻,这是由于中国有1.2亿HBV携带者,然而从中国肝癌高发于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来看,东南沿海的环境因素,如黄麴霉毒素与饮水污染等对肝癌的发病亦起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