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南少林寺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南少林寺

文章插图
南少林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南少林寺】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至清初,因反清复明被夷为平地 。直至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莆田市政府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竣工;2006年,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莆田市政府礼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的学诚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2012年12月29日,南少林寺举行了盛大了升座仪式,空性法师荣膺南少林寺方丈,学诚大和尚为空性法师送座 。
2018年10月28日上午九点,参加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海内外高僧大德及各位嘉宾来到莆田南少林寺参观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南少林寺
地理位置: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免费
着名景点:少林览胜、九华叠翠、紫宵延福、澄湖锦碧、象峰雾海
始建时间: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
保护单位:入选第四届省非遗名录
寺院规模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 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 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莲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 。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 。从地理形势上看,少林寺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 。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各寨遗址均存 。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三、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 。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两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气度可想而知 。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 。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 “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 。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南少林寺

文章插图
南少林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南少林寺

文章插图
南少林寺寺院介绍南少林风景旅游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华山,距离市区16公里,东起岭头垄里,西至北门村,南起后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厦324国道贯穿全境,福厦高速公路与域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间,为经济发展及南少林风景区提供便捷交通条件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区内的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 。景区按景点自然地理分布状况,採用中心辐射的空间布局形式 。採取带、区、片相结合的游览组织方式,形成“一带、三区、九片”的结构体系;即:以石盘水库为中心向北延伸的滨水休闲度假旅游节,南少林、九华叠翠、紫宵怪石等三个景区,少林览胜、九华叠翠、紫宵延福、澄湖锦碧、象峰雾海、风洋筠谷、苦竹幽境、奼埕康庄、西兰春晖等九个景观片区 。风景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树木茂盛、奇岩怪石、山青水秀、风光优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众多人文景观、古蹟建筑、民间艺术与民间传说及丰富的传统文化与风物特产 。南少林乃是南派拳种的重要发祥地,是弘扬少林文化的圣地,也是习武健身的学堂 。1991年,中国武术学会、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学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南少林遗址进行科学论证,认定南少林风景旅游区风景与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可开发性强 。开发南少林风景区,建成集宗教朝圣、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乐健身于一体,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多层次旅游精品 。预计景区年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