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oBoost睿频加速技术

TurboBoost睿频加速技术【TurboBoost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就是加速技术,它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慧型地关闭一些不在使用中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从而提升性能 。
基本介绍中文名:睿频加速技术
外文名:Turbo Boost
公司:英特尔
类别:电脑技术
配备:i5 i7
简介Turbo Boost,顾名思义,就是加速技术,它基于Nehalem架构的电源管理技术,通过分析当前CPU的负载情况,智慧型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并使它们运行在更高的频率,进一步提升性能 。相反,需要多个核心时,动态开启相应的核心,智慧型调整频率 。这样,在不影响CPU的TDP(热功耗设计)情况下,能把核心工作频率调得更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游戏或软体只用到一个核心,Turbo Boost技术就会自动关闭其他三个核心,把正在运行游戏或软体的那个核心的频率提高,也就是自动超频,在不浪费能源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性能 。反观Core 2时代,即使是运行只支持的程式,其他核心仍会全速运行,得不到性能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在运行3D渲染软体CineBench R10时,用单核心渲染,Turbo Boost使2.93G的Core i7 870自动超频到3.2G,提高单核心性能 。LGA 1366的Core i7首先引入Turbo Boost技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对于LGA 1156的Core i5/i7而言,Turbo Boost再次加强,自动超频的幅度更大,2.66G的Core i5甚至最高可以自动加速到3.2G 。LGA 1156的Core i5/i7还会根据被激活的核心数目调整相应的超频幅度,比如2.93G的Core i7 870在4个核心被激活的情况下,可以超频到3.2GHz,而当只是一个核心被激活的情况下,频率可以达到3.6GHz!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情况下,睿频加速技术到底能带来多大性能提升 。技术浅析说到超频,恐怕没有哪个DIY玩家不熟悉,这个名词早在“奔腾I”时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极少数的发烧级玩家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而不惜冒着烧毁硬体的风险所做的“危险”实验而已 。恰恰是这种冒险精神,开创了PC领域久盛不衰的“超频”话题,已经成为考量CPU的一项基础指标了 。不过,由于硬体原因导致超频失败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所以,到2009年,Intel正式发布了英特尔i5/i7酷睿新品处理器,在这些新品种正式加入了睿频加速技术,关闭多余用不到的核心,将套用所需的核心动态调整到更高频率,智慧型,节能而高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超频和稳定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具体说就是,以往cpu的主频是出厂之前被设定好的,不可以随意改变 。而i系列cpu都加入睿频加速,使得cpu的主频可以在某一範围内根据处理数据需要自动调整主频 。比如,某一款i5处理处理器主频2.53GHz,最高可达2.93GHz,在此範围内可以自动调整其数据处理频率,而此cpu的承受能力远远大于2.93GHz,不必担心cpu的承受能力 。加入此技术的cpu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要,而且省电,使cpu具有一些智慧型特点 。睿频加速技术开启要想完整的开启睿频加速技术,必须要开启Turbo Boost与C-STATE 。想要完整的开启睿频加速技术,需把“Turbo Mode”和“C-STATE”选项同时设定为开启 。因为C-STATE是CPU的电源管理功能,它会根据CPU的负载来管理CPU的能耗,和睿频加速技术结合,在运行单执行绪套用时,C-STATE会关闭或降低其他核心的能耗,把这些能源加到执行程式的核心上,可使i5 750最高提速到3.2G,提升执行效率 。所以,如果只开启“Turbo Mode”不开启“C-STATE”的话,i5 750只会提速到2.8G 。技术优势要证明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的优势,最简单的方法是与汽车内的加热器进行比较 。在正常模式下,加热器会通过仪錶板和地板通风孔提供一定热量 。在关闭地板通风孔之后,它可以藉助额外功率通过仪錶板提供更多热量 。intel酷睿i7/i5 处理器以相同的方式配置,为每个核心提供整体的额定功率 。然而,如果一个或多个核心未使用满其额定功率,则处理器可自动智慧型地把未使用的功率转移至工作的核心 。由此,工作的核心即可以高于额定频率的主率运行,从而更快速地完成任务 。技术比较在产品规格中,Core i7 870单核最高频率甚至能达到3.60G 。LGA 1366的Core i7首先引入Turbo Boost技术,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对于LGA 1156的Core i5/i7而言,Turbo Boost再次加强,自动超频的幅度更大,2.66G的Core i5甚至可以自动加速到3.2G 。超执行绪技术(Hyper-Threading,简称HT),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体指令,把两个逻辑核心模拟成两个物理晶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执行绪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执行绪作业系统和软体,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基于Nehalem架构的Core i7再次引入超执行绪技术,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时处理八个执行绪操作,大幅增强其多执行绪性能 。超执行绪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着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 。比起Pentium 4的超执行绪技术,Core i7的优势是有更大的快取和更大的记忆体频宽,这样就更能够有效的发挥多执行绪的作用 。按照的说法,Nehalem的HT可以在增加很少能耗的情况下,让性能提升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