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严寺


大华严寺

文章插图
大华严寺【大华严寺】“天下名山僧占多” 。浮山远在晋梁时代(266—557)就建立了寺庙,时为“浮山寺”,后毁于兵燹 。陈隋年间(557—618),浮山成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师的道场 。赵宋以后,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圆鑒大师禅扬佛法的圣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华严寺
建立:晋梁时代
祖庭:佛教曹洞宗
性质:圆鑒大师禅扬佛法的圣地
大华严寺(浮山寺)宋朝天禧年间(1017—1021),河南郑州名僧远禄来此住持,是为浮山第一代开山禅师,宋仁宗赐号园鑒大师,又赐寺名“大华严寺” 。欧阳修慕名而来,请园鑒说法,园鑒以弈棋作比,说明佛教原理 。远禄坐化后,建塔会圣岩,塔铭为范仲淹所撰,现存塔系明朝重修 。随着浮山寺更名为“大华严寺”,浮山进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朝万曆年间,明神宗下诏,颁赐“藏经、袈裟”,如今圣旨碑尚存 。清康熙年间,无可大师(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主持华严寺 。历史上,这里曾经寺庙、塔院林立,数度繁盛,高僧辈出,成为驰名中外的佛教丛林 。同时,浮山又是我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此修法学道之人,汉有左慈,宋有张同之,明有雷鲤等 。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陈友谅、张献忠等久踞浮山,占山为寨,太平军也以此山为根据地,与清军在山下多次恶战,华严寺几乎蕩然无存 。浮山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的枞阳县,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南望九华,北靠长江,山水浑然一体,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有“海上蓬莱”之美誉 。浮山火山喷发形成大小洞穴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 。山色苍秀,岩嶂壁立,关口险隘,河湖环绕,景色绝佳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 。虽经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 。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 。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岩浆入侵活动,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 。据专家介绍,浮山火山爆发方式类似于义大利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的爆发情景,连续两次喷发,形成两个流动单元,整体冷却 。如此形成的岩石构成现在浮山主要景观--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等 。其地质构造全国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 。浮山古火山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深化过程的天然记录,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