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副銮驾”法鼓会


“半副銮驾”法鼓会

文章插图
“半副銮驾”法鼓会【“半副銮驾”法鼓会】法鼓 , 是天津特有的鼓乐表演形式 ,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值清代鼎盛时期 , 有法鼓会130余道 。法鼓表演气势恢弘 , 仪仗执事雍容华丽 , 精美绝伦 , “半副銮驾”乃明崇祯后妃娘娘所赐半副銮驾(即仪仗)予挂甲寺 , 挂甲寺人于清雍正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 , 距今已400多年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半副銮驾”法鼓会
地理标誌:天津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鼎盛时期:清代
乐器:鼓、铛子 、络子、钹 、铙、
“半副銮驾”法鼓会法鼓 , 是天津特有的鼓乐表演形式 ,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值清代鼎盛时期 , 有法鼓会130余道 。法鼓表演气势恢弘 , 仪仗执事雍容华丽 , 精美绝伦 , 天津法鼓分“文法鼓”和“武法鼓”之分 。其特点是边奏边舞 , 文武兼备 , 技巧绝活儿主要体现在鼓点儿的伴奏下 , 钹的上下飞舞和铙的周身翻缠上 , 通过钹、铙不同的击打方式而变换着不同的动作 。可谓法融文武间 , 鼓合风云起 。鼓是法鼓表演的关键 , 其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法鼓表演的成败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鼓王”之称的天津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的鼓 , 就是一个以鼓音称绝的稀世宝物 。它用民间俗称的江猪皮即白 豚的皮做面 , 鼓音圆润、悠远 , 慢敲韵味庄严、神圣凝重 , 快敲宛若千军万马、波涛汹涌 。法鼓表演还可分为温法鼓、武法鼓和音乐法鼓三种类型 , 其形式以固定式的“设摆”和行进式的“行会”加以区分 。有的以鼓的敲打取胜 , 有的以钹、铙的出手不凡见长 , 有的则以扎彩、灯饰、道具的精美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