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两用中


执两用中

文章插图
执两用中【执两用中】“执两用中”是由“执中”发展而来 。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故办理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 。
基本介绍中文名:执两用中
起源:“执中”
含义: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採取适宜办法
拼音: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释义执:掌握 。两:指两端,即“过分”与“不及” 。用中:採用中间出处《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实践套用“执两用中”是由“执中”发展而来 。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故办理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 。只有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做到适当的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 。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 。由于用适中的方法办事能符合实际而收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中”就含有合宜、正确之意;又因为用“执中”的方法处理人事是最公平合理的,所以“中”又含有中正、公正之意 。当把“执中”的方法从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时,就叫做“中道” 。尧、舜、禹都把“允执厥中”作为世代相传的治国方法,就是要求实事求是地坚持中道来治理国家 。孔子在全面继承中道的基础上,又以托古的方式把虞舜的治国方法概括总结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这样把“执两”与“用中”对立统一起来,既丰富了中道的内容,也提升了它的理论高度 。正因为只有作到“执两”,才能準确地“用中”,于是孔子又从“中”的对立面提出了“过犹不及”的命题 。“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和保守;而“过”则是超过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和激进 。两者儘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因而都是偏离中道而走向极端的失中现象 。这是“过犹不及”的本义 。孔子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说必须把握住“过”与“不及”两种倾向使之不走向极端,才能有效地用中道去治理百姓 。这就是“执两用中”的本义 。“执两用中”与“过犹不及”合而言之,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 。这乃是中庸之道所据以立论的最基本的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