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岩镇


板岩镇

文章插图
板岩镇【板岩镇】板岩镇 , 位于山阳县西南部马滩河中游 , 镇政府驻地庙台村 , 距县城37公里 。辖曹家寺、耿家村、广梅、安门口、青龙、檀树、王家村、宁湾、陈家涧、王家店、石庄子、杜家沟、庙台、罗川、北沟寺、山岔、沈家沟、香沟、狮子19个行政村 , 105个村民小组 , 全镇6299户 , 24088人 。耕地面积34888亩 。镇域面积218平方公里 , 系山阳县面积第一、人口第三的农业大镇 。因境内板岩寨而得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板岩镇 
外文名称:Banyan Zhen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山阳县
下辖地区:耿家村、曹家寺村、安门口村、广梅沟村
政府驻地:庙台村
电话区号:0914-
邮政区码:726413
地理位置:山阳县中西部
面积:221.25平方公里
人口:26千人
方言:北方方言关中官话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
着名景点:板岩寨
耕地面积:34888亩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板岩镇因境内板岩寨得名 。政区沿革民国十八年(1929)隶属五区为板岩村 , 1950年2月建立板岩乡人民政府 , 隶属三区(板岩) 。1961年8月 , 改为人民公社 , 隶属色河铺区 。1984年9月 , 恢复板岩乡人民政府 。1997年4月 , 撤销马滩、板岩、北沟3乡 , 合併成立板岩镇 , 隶属县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板岩镇地处山阳县西南部 , 东依天竺山镇 , 南接南宽坪镇 , 西南与杨地镇相连 , 西连户家塬镇 , 西北与色河铺镇毗邻 , 东北与城关镇、十里舖镇接壤 。人民政府驻庙台村 , 距山阳县城37千米 。邮政编码726413 。人口面积2011年末 , 辖区总人口26416人 ,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0人 , 城镇化率4.8% 。另有流动人口1048人 。总人口中 , 男性14222人 , 占53.8%;女性12194人 , 占46.2% , 全系汉族 。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6‰ , 人口自然增长率1.9‰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 , 南北最大距离20千米 , 总面积221.25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5.6人 。政区划分2011年末领导曹家寺、耿家村、广梅沟、安门口、檀树、青梁寨、王家村、宁家湾、庙台、陈家涧、王家店、石庄子、杜家沟、罗川湾、北沟寺、山岔、沈家沟、香沟口、狮子沟19个村民委员会 , 下设105个村民小组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处鹘岭西段南麓 , 郧岭以北 , 境内层峦叠嶂 , 沟壑纵横 , 山脉为鹘岭、郧岭支脉 , 最高峰打鼓山海拔1710米 , 最低点马滩河出境处海拔480米 。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 , 平均气温14.6℃ , 年平均降水量709mm , 降水集中在每年夏末秋初 , 易成雨涝灾害 。无霜期215~235天之间 , 年日照时数2134小时 。水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金钱河支流 , 主要河流马滩河横贯中部 , 境内流长17千米 , 依次有西沟、余家沟、南沟、北沟等10多条支流汇入 。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以石灰石矿为主 , 分布于色(河)漫(川)路沿线的庙台、宁湾等村 。拥有山地林地15万亩 , 为全县白山羊主要产区 , 传统物产主要为核桃、柿子、油桐、龙鬚草等 , 魔芋种植面积全县最大 。中药材有薯蓣、连翘、五味子、金银花、柴胡、杜仲等十余种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乾旱、冰雹等 。经济概况农业耕地面积34830亩 , 人均1.4亩;林地面积24.4万亩 。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134万元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 2011年 , 生产粮食7754吨 , 人均326.6千克 。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 , 2011年生猪饲养量18700头 , 年末存栏8670头;羊饲养量8415只 , 年末存栏6225只;牛饲养量1050头 , 年末存栏768头;家禽饲养量4.7万羽 , 年末存栏3.1万羽 。2011年生产肉类1610吨 , 畜牧业总产值2610万元 , 占农业总产值的35% 。截止2011年末 , 累计造林6.7万亩 , 其中防护林160亩 , 经济林160亩 , 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0万株 , 林木覆盖率50.8% , 活立木蓄积量256332.3立方米 。2011年 , 农民人均纯收入4986元 。工业全镇有个体工业企业木材加工厂、砂厂、水泥砖厂及粮食、饲料加工等小型企业 , 工商贸经营户及运输户450多家 , 有各种机动车360多辆 。商业外贸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60个 , 职工37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60万元 , 比上年增加23.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80万元 , 比上年增加26.3% 。社会发展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文化站1个 , 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 村级农家书屋19个 , 有图书10800册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园1所 , 在园幼儿79人 , 专任教师179人;国小19所 , 在校生1690人 , 专任教师89人 , 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国中2所 , 在校生943人 , 专任教师90人 , 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8% , 国小初升学率100% ,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8% 。2011年教育经费达158.98万元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50.51万元 ,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4.69万元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卫生院1所 , 病床50张 , 固定资产总值170万元 。专业卫生人员20人 , 其中执业医师5人 , 执业助理医师4人 , 注册护士5人 , 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 , 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36人 , 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2人 。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872人次 , 住院手术0台次 , 出院病人1150人次 。体育2011年末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广播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980户 , 其中数位电视用户2600户 , 电视综合覆盖率87%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户 , 人数16人 , 支出3.732万元 , 比上年增长2.3% , 月人均83.3元 , 比上年增长3.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75户 , 人数3521人 , 支出364.824万元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3人 , 支出18万元 。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3人 , 支出29.28万元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境内有板(岩)长(沟)公路色漫公路相接 , 冷(水河)安(家门)路 , 板北公路 , 构成县境旅游环线 。有村级公路10条 , 总长65千米 。2011年客运总量1.4万人次 , 货运总量0.6万吨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 , 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0.8千米 , 投递点19个 , 乡村通邮率76.3%;全年投递国内函件700件 , 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00笔 , 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400件 , 征订报纸360份、杂誌200册 , 业务收入2.8万元 。电信服务网点1个 , 固定电话用户4000户 , 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6.9% 。行动电话用户1.1万户 , 行动电话普及率为76.3 。网际网路连线埠总数890个 , 其中已占用连线埠总数520个 , 宽频接入用户480户 ,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2.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着 , 镇村组道路里程达到320公里 , 实现了组组通电 , 通讯事业蓬勃发展 , 全镇已完成村村通工程 。实施小城镇开发建设工程 , 以小城镇为中心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 大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名胜古蹟和自然景观:云盖寺遗蹟 位于北沟寺村 , 原有庙宇20余间(已毁) , 现仅有遗址根基 。杨三洞:位于板岩镇南1公里大河左侧 , 洞口靠西向东 , 河床之上50米 , 洞口呈喇叭形 , 高20米 , 宽50米 , 深70米 , 通风好 , 光线明亮 , 深处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 。桃花洞:位于叶家沟水洞沟组 , 洞口呈山间腰中 , 草木隐蔽 , 洞内能容百余人 。白水河:位于镇庙台村南1公里大河左侧 。县誌载:山之阴 , 有流水飞出 , 灿若珠玑 , 颇似庐山瀑布 。实地观之 , 在河床之上150米的陡峭山岩上“射出”碗口粗一股洁净泉水 , 日夜不息腾流 , 时有晓阳、夕照映现五彩虹桥 , 非常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