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及情绪异常


行为及情绪异常

文章插图
行为及情绪异常【行为及情绪异常】当儿童表现出偏离该年龄应有的情绪、人格与社会行为,而严重影响到儿童本身的发展与学习者干扰别人的生活时称为行为与情绪异常 。行为及情绪异常的儿童分为外向性与内向姓两种 。外向性者是他们不停的活动,注意力非常短暂,分心而无法学习,或者攻击性强,无法服从权威,侵略性行为多,这一类孩子在一团体中常破坏团体秩序 。而内向性的儿童常具有很深的恐惧感,常感于焦虑的状态,没有安全感,无法忍受挫折或打击,有时常哭泣、忧郁或悲伤,以致无法正常的学习 。此类儿童亦因不同的偏差行为强度而分为轻度与中重度等类 。此种类型的极端是自闭症、小儿精神分裂症等 。
基本介绍患病部位:全身
相关疾病:儿童期情绪障碍 抽动障碍 精神分裂症 偏执性精神障碍 强迫症 强迫性障碍 人格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徵
所属科室:精神科
相关症状:不自主运动 抽动障碍 儿童行为孤僻 攻击行为 孤独症 肌阵挛 焦虑 精神障碍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症 情绪起伏大 行为及情绪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1、遗传因素: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同病率也比较高,抽动障碍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中患抽动症 。Tourette综合徵以及其他精神疾病较正常人群多见 。一般认为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2、神经系列化因素:通过神经递质与行为以及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示本症与神经生化代谢改变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本症是由于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另有学者认为抽动障碍与去甲肾上腺素及6-羟色胺功能失调有关,或是由于脑内gamma;-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功能降低,以致发生抽动 。此外,近年来对内啡肽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gamma;-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调,可能是继发于内源性鸦片系统功能障碍,故认为内啡肽在抽动秽语综合徵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影响 。但有关神经生化的改变,尚有待深入研究 。3、器质性因素;抽动症可能与围生期损害(产伤、窒息等)有关 。抽动-秽语综合徵患儿约50%~60%脑电图异常,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但无特异性改变 。少数病例头颅CT异常 。神经系统软体徵较多见 。有人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徵,行为运动的异常与杏仁核-纹状体通路障碍有关;不自主发声可能是与扣带回基底节及脑干不规律放电有关,故认为本症是器质性疾病 。4、心理社会因素:儿童受到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影响可能诱发或重抽动症状 。有人认为母孕期遭受某些应激事件、妊娠头3个月反应严重是导致子代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出生后的应激也增加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发病 。5、其他因素:感染疾病,服用药物(如服中枢兴奋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抽动障碍 。检查1、患儿行为异常表现为性格改变、固执、多动、冲动、社交退缩、强迫行为、攻击行为(身体及语言)甚至自我伤害 。2、行为及情绪异常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 。抽动障碍(ticdisorder)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无目的、反覆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群运动抽动(motortics)和发声抽动(vocaltics),并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伤和强迫障碍等 。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白,病程不一,如长期持续,可成为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3、儿童时期最常见为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患病率约为1%~7% 。男多于女,年龄以5~7岁占多数 。国外文献报导Tourette综合徵(即抽动-秽语综合徵)患病率为0.1%~0.5% 。近年来,国内报导病例逐有增多,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较少 。高庆云(1984)调查8~12岁儿童17727名,查见抽动-秽语综合徵43名,患病率为2.42permil;,城市高于农村,并发现环境污染区与非污染区有明显差异 。5、抽动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準:①起病于童年;②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③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④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⑤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⑥排除锥体外系统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 。6、Tourette综合徵的诊断标準: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②有复发性、不自主、重複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④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⑤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⑥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⑦排除小舞蹈症、肝豆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7、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準:(1)须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所列①、②、③三项;(2)肌肉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一天内出现多次,几乎每天如此或间歇性出现 。强度一般不变 。病期超过1年 。鉴别诊断行为及情绪异常的鉴别诊断:1、强迫症: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覆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情绪起伏大:当你的情绪或者心理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就大起大落的话,那幺你可能患上了情绪病,这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症状 。很多人对情绪病并不重视,认为只是一种心理波动而已,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治疗的话,那幺就将导致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伤害 。3、儿童行为孤僻:孩子性格孤僻,怕见人,总是不开心,对一切事情都冷漠,或是动不动就要发脾气,做事情不专心,坚持性差,就要注意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太在意 。其实,这些孩子是得了高楼孤独症,这是一种新的儿童心理疾病 。4、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徵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徵,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这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也为合理地控制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科学矫正其暴力行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为了借鉴西方的有关经验,加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研究,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单就西方对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研究作一简单介绍,以其抛砖引玉,并请教于诸位同仁 。缓解方法套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对本病的早日治癒起重要作用 。一.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二.对患儿的健康教育三.对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预后问题,这个病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也就是它随着年龄的发育,有逐渐缓解的趋势 。以往认为这种病是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有自然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比较好,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然缓解,大多数患儿在长大成人以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少数病人症状迁延,可因抽动的症状或者伴发的行为异常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大约50%的患儿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自然缓解,25%的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只剩下25%的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 。也就是到成年以后,还是会有抽动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