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曆


农民曆

文章插图
农民曆【农民曆】农民曆 , 又称农曆、夏曆、阴曆、旧曆 , 是中国传统曆法之一 。农曆属于一种阴阳曆 , 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 但设定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 设定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徵 , 所以又有阳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 , 仍使用农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
基本介绍中文名:农民曆
又称:农曆、夏曆、阴曆、旧曆
释义:中国传统曆法之一
作用:推算传统节日
历史中国的曆法与纪年採用阴阳乾支三合曆;上古时期 , 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 , 分别产生过太阳曆法和太阴曆法 。农曆作为中国传统曆法 , 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 , 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 , 现时阴阳合一的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 。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公曆(格里曆) , 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曆法 , 这些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 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汉太初曆、隋唐大衍曆和皇极曆等 , 有的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 , 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 如西汉末期的三统曆和唐朝的皇极曆法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曆法以366天为一岁 , 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 , 具备了阴阳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 , 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 , 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 , 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 , 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由于周朝王室衰落 , 诸侯各行其是 , 因此出现多轨制曆法 , 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曆法出现了大转折 , 全国统一曆法 , 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 。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曆》 , 之后刘歆作《三统曆》 , 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 , 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 , 不再是之前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 , 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 , 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 用不着“考定星曆 , 建立五行” , 至此 , 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 。之后中国曆朝颁布的曆法 , 均与太初曆大同小异 。直至1928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大致统一全国 , 确定自1929年元旦起全国以公曆及民国纪年并用进行纪年 , 农曆在中国才不再作为正式曆法 。相关农民曆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部生活参考用书 , 为中国古代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 经千年累月撰写与添加各项内容后而完成现今所见农民曆 。在台湾 , 主要是由各乡镇农会发行提供 , 封面多为黄色底福禄寿三星图像 , 背面则为食物相剋中毒图解 。在大陆叫黄曆 。农民曆在古代农业经济中 , 春天播种、秋天收耕 , 本来阴曆应更能反映农业周期 , 但不少古代曆法都是由月亮算起 , 一个推测是黑夜中的月亮特别容易观察 , 月亮盈亏一目了然 , 直至天文技术成熟后 , 他们才能观察到太阳在曆法中的作用 。农民曆在对于农民来说是十分重要 , 是农业社会里每户人家会拥有 , 内容多数记载农事相关 , 除了阳曆、阴曆、时令节气按年照月地顺序排列 , 每日各有划栏记载吉时凶辰、卦爻、节庆、沖煞之事 , 因此不仅可作为年曆、月曆、日曆观看 , 并可对于婚事、丧礼、祭祀、扫墓、探病……等重要之事参考做为择时挑日的依据 , 在生活上也会供年岁、生肖、卦事查询 , 通常在末页附有安太岁符咒与安太岁方法 , 已成为农村百姓们生活指南的一部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