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 弟子规


新读 弟子规

文章插图
弟子规(新读)【新读 弟子规】弟子规(新读)是一本由杨忠 主编 , 由科技文献出版社于2008-11-1出版的书籍 。
基本介绍书名:弟子规(新读)
作者:杨忠 
ISBN:9787502361587
类别:文学 古文
页数:199
定价:22元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字数:184000 
纸张:胶版纸
版次:2
编辑推荐编辑推荐《弟子规》是传统蒙学读物的一种 , 是儒家思想的入门 , 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 。此书原文《训蒙文》 , 清代康熙时李毓秀所编 ,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 并改名为《弟子规》 。文义以三字一句 ,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全书共分五部分 , 具体列举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範 , 特别讲求亲职教育与生活教育 。内容简介《弟子规》是传统蒙学书的一种 , 是儒家思想的入门 , 融入了儒家经典的精华 。文义以三字一句 , 句一韵编纂而成 , 具体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範 , 特别讲求亲职教育与生活教育 。
新读 弟子规

文章插图
封面本书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在尊重原着的基础上 , 博採众家之长 , 并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 , 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 , 深入浅出地介绍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 , 为现代亲职教育提供了新的範本 。全书涵盖内容丰富 , 文字通俗易懂 ,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第一章 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第二章 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第三章 出则悌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第四章 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第五章 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第六章 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 已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待婢僕 身责端 虽贵端 慈而宽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第七章 亲仁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第八章 余力学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精彩书摘东汉末年 , 河北平原郡有一位名叫禰衡的名士 , 他自幼饱读诗书 , 精于韬略 , 以能言善辩闻名于时 。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 , 被聘为幕宾 。孔融十分欣赏禰衡的才干 , 为了使他能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 特意将他推荐给了曹操 。禰衡自恃有才华 , 看不起别人 , 见了人很没礼貌 。他说:“当今世上最着名的是孔文举(孔融) , 其次就是杨德祖(即当时的另一个才子杨修) 。其他人均碌碌无为 , 不足称道 。”曹操明知禰衡性情高傲 , 却故意让他充当一名鼓吏 , 以此来羞辱他 , 禰衡却裸身击鼓骂曹 , 反将曹操羞辱了一番 。老奸巨猾的曹操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 , 他知道荆州的刘表是个性情暴躁的人 , 如果派禰衡去荆州劝降刘表 , 依刘表的脾气非把他杀了不可 , 这样一来 , 非但可以将禰衡除掉 , 自己还可不担那杀害名士的恶名 。不出曹操所料 , 禰衡到了荆州之后果然激怒了刘表 , 最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 。由此看来 , 个人的修养看似小事 , 但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禰衡正是由于他的高傲不拘礼节 , 引来了杀身之祸 。张九龄的风度张九龄是唐代着名的诗人 , 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 , 平时总是衣冠整洁 , 走在路上 , 总显得风度翩翩、与众不同 。所以 , 每当朝廷有重要的朝会 , 在众人中间 , 他总是很显眼 , 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讚赏不已 。同一位衣着整洁而且有风度的人在一起 , 自然会觉得愉快 , 感到精神焕发 。相反 , 同一个不讲卫生又很俗气的人在一起 , 就会感到很难受了 。所以一个人的威仪很重要 。古圣先贤们对一个人的行、走、坐、卧等方面的威仪都有很好的教诲 。行、走、坐、卧的最佳标準是:立如松 , 行如风 , 坐如钟 , 卧如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