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雪节气含义
“大雪”节气 , 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 。太阳黄经达255度时 , 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 。大雪 , 顾名思义 , 雪量大 。古人云︰“大者 , 盛也 , 至此而雪盛也 。”到了这个时段 , 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 故名大雪 。
大雪节气 , 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 ,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 , 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 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相反 , 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 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 , 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 , 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 , 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C或以下 。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 , 会降大雪 , 甚至暴雪 。可见 , 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 , 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 , 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 , 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
【大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雪传统民俗
1、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 , 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 , 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 , 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 , 反复揉搓 , 直到肉色由鲜转暗 , 表面有液体渗出时 , 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 , 用石头压住 , 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 , 半月后取出 , 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 , 撇去浮沫 , 放入晾干的禽畜肉 , 一层层码在缸内 , 倒入盐卤 , 再压上大石头 , 十日后取出 , 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 , 以迎接新年 。
2、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 , 素有“冬天进补 , 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 促进新陈代谢 , 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 , 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 , 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 , 来年无病痛”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