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法对联

于右任书法对联【于右任书法对联】《于右任书法对联》是由中国着名书法大师——于右任 创作的作品 。此联文字内容“精思罗宇宙 , 逸气走风雷 。”
基本介绍中文名:于右任书法对联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于右任
类别:中国书画>书法
作品简介《于右任书法对联》是由中国着名书法大师——于右任 创作的作品 。《于右任书法对联》的尺寸为:239.5×57cm×2 。画作上的钤印为:“于(朱文)右任(朱文)” 。画作上的款识为:“汉群老兄法家正之 , 于右任 。”作品欣赏此联文字内容来源自李白《述德兼情上哥舒大夫》中“浩蕩深谋喷江海 , 纵横逸气走风雷 。”和清代洪仁轩《二月下浣军次逐安城北吟于行府》中的“志顶江山心欲奋 , 胸罗宇宙气潜吞 。”书写高妙 , 以魏碑为骨 , 简净和险奇并重 , 充满了极强的力度和动势 , 体势多变 , 形美笔简 , 跌宕中显俊逸 , 疏放中见规範 , 平易中见奇崛 , 犹如舞鹤翔天 , 游龙戏水 , 仪态万千 , 出神入化 , 令人目不暇接 。

于右任书法对联

文章插图
书法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于右任为表现金石气 , 加重运笔时下按的力量 , 加大前行时的阻力 , 使线条更加沉郁 , 更加浑厚苍雄 。在结体上注重横势 , 宽博开张 , 并且强调体势 , 左右摇曳 , “纵复不端正者 , 亦爽爽有一种风姿 。”章法上不採用传统的“一笔书” , 基本上字字独立 , 很少牵丝映带 , 维繫单字的凝聚力主要来自对比关係 , 特别是让每个字的结体左右欹侧 , 产生动态 , 通过上下左右字的相互配合 , 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总而言之 , 点画因金石气而厚重 , 结体因取横式而博大 , 章法因强调体势 , 造型左右倾侧而显得稚拙浑朴 , 于右任开创了一种重拙大兼而有之的风格面貌 。清以来 , 帖学大坏 , 碑学流行 , 碑学发展的过程先是由邓石如改变运笔方法 , 逆锋顶着纸面书写 , 创造出空前厚重的点画形式 。此式署名写法是因熟用草化而成 , 自1926年至1933年为主要概期 。主要特徵是“任”字一笔连写完成 , 且绝大多数是连线“右”字末画带笔书写 , 二字成为一体 。这时期恰逢谭祖云编《右任先生近墨》由上海华商书局刊行、友声文艺社编的《右任墨缘》线装二册由上海利泰印刷所刊印出版 , 正是于右任前半生魏碑行书最高峰的表现时期 。朱文〈于〉印、朱文〈右任〉印 , 为于右任一生用期第二长的 , 在有纪年的作品中自 1922年8月至1941年12月共见二十件钤用 , 而所见未纪年作品也有八十余件以上的用例 , 从所书字型书风及署名类型整体概观而言 , 期程时间与有纪年作品的年代範围亦大约相符 , 包含行楷、行书以及早期标準草书已能熟用的草书作品 。作者简介于右任(1878-1964) 原名伯循 , 别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 , 男 , 汉族 , 陕西泾阳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 。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 1910年与宋教仁等人创作《民立报》 ,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 , 曾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职 , 1931年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 。书法初学赵体 , 后潜心于北魏碑刻 , 尤得力于诗人、书法家 , 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 。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上海大学校长等职 。1931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 。书法初学赵体 , 后潜心于北魏碑刻 , 尤得力于《郑羲碑》《石门铭》 , 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 , 善草书 , 以碑入草 , 用心布白 , 于宽博潇洒之中别具神韵 , 造诣甚深 。致力于草书规範化 , 成就卓着 。曾创立“学术研究社” , 出版《学书月刊》 。善诗词 , 学养深厚 。编着《标準草书》《右任文存》《右任诗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