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村【灵溪村】灵溪村位于东园镇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东园村的东侧,中间有东(园)张(坂)公路由西向北延伸 。南面由旧杏秀公路与锦峰村隔开相望,与新杏秀公路,324国道连通,交通便捷,经后渚大桥进入泉州市区只需12分钟 。东面依山,规划中的环城高速公路第三期将从山边通过 。东邻张坂镇群贤村,西至东园村,南到锦峰村,北至侖山村 。
基本介绍中文名:灵溪村
现有耕地面积:400亩
邮政编码:36212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村情概况【地名含义】因此地有座石座山,据传是个“鸡母穴” 。后在山上建一寺庙取名灵尧寺 。民国设保甲时,取其灵光寺之灵子及内厝村东南侧主峰山之圭字命名为灵圭,后因此处多溪流又谐音为灵溪,其灵溪名称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明代时期属惠安县二十三都、二十一都 。清代时期属西湖铺 。据清嘉庆《惠安县誌》卷一第26页载:“西湖铺古二十一都,离城三十里,领乡十三 。”十三中有埧边、内厝、洋埔、张坑四个村落 。张坑居陈氏,因时疫废村,迁居洋埔曰顶陈 。民国时属东园镇灵溪保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东园区灵溪乡 。1958年属惠安县上游公社(后改为东园公社)灵溪大队 。1985年属东园乡(后改为东园镇)灵溪村民委员会 。【人口、土地面积】灵溪行政村共有587户,人口2163人,外来人口120人 。【村容村貌】灵溪村是东园镇颇负盛名的侨乡之一 。历年来 。旅居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港澳台的乡亲,他们爱国爱乡,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 。旅菲乡贤捐建灵溪国小 。1995年旅菲侨胞黄寿春先生捐资20万元修建通镇区的村道4.5×500米 。旅台江锦华先生捐建幼稚园、老人协会会址 。2001年旅菲侨胞黄建土、黄进清先生捐建建清楼作为村委会办公楼和老人协会办公活动场所 。海内外乡贤捐建村道3000米 。2004年被评为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 。【气候与物产经济】灵溪村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0.5℃,日绝对最高温度37℃,日绝对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 。旧社会素有四邻村落职业分工的一首民谣:“内厝扛石邦(开山运石),埧边敲噹噹(收破烂),洋埔砧(补)鞋笼,上侖猪仔笼(卖小猪),康岭担粗桶(菜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村民就业、创业的多元化,从事种植业、採石业、工匠作业、商贾、劳务、办企业等行业 。现有鞋业、製造、织造等民营企业10家 。【人文情况】灵溪村是国学大师辜鸿铭、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祖籍地 。是旅菲着名企业家黄建土、黄进清先生,现任泉州市副市长黄维礼,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黄志生的家乡 。【域内设施】域内有灵溪国小、灵溪幼稚园、卫生所、老年人协会 。【下级组织】下辖:内厝、埧边、洋埔3个自然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9亩(其中:田34亩,地45亩),人均耕地1.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3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8亩,主要种植桐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1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无)路灯 。全村有10户通自来水 。有1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3.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5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4亩,有效灌溉率为43%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9户,共乡村人口12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5人 。其中农业人口121人,劳动力81人 。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人,汉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占人口总数的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0人,参合率99%;五保户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9公里 。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4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头,肉牛8头);林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20%;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3% 。农民人均纯收入47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 。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占劳动力的19%),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4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 。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7% 。该村计画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说全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安龙堡中学 。该村距离国小校5公里,距离中学31公里 。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人,其中小学生4人,中学生2人 。该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契约3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3亩 。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年末集体有固定资产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託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9人 。共有团员19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难以销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种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