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 二 )


拚宵夜
木吉他
Trap
02
散场电影
木吉他
用你的温柔带我去流浪
03

木吉他
04
云雾
木吉他
05
Trap

木吉他
06
雨恋
木吉他
07
生命的阳光
木吉他
08
嘿!伙伴们
木吉他
09
挂彩灯
木吉他
10
乡村、牧野
木吉他
11
与我欢唱
木吉他
12
南下列车
木吉他
13
赶路
木吉他
14
一如阳光的你
木吉他
吉他历史木吉他就是我们这里的原声吉他,可以说是相对电吉他和贝斯而言,没有通过效果器而纯粹地震动发声 。20世纪80年代是木吉他的黄金时代 。早期,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人们从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的情歌以及罗大佑的配器中领略到吉他伴奏的魅力,木吉他开始走进中国;而后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加速了木吉他的普及,影片中边走边唱“行吟诗人”般的歌者形象,成为一代青年追逐的时尚;与此同时,塞戈维亚的古典吉他独奏,丹佛的乡村音乐,张行的弹唱风靡中国,《爱的罗曼斯》、《故乡之路》和《恰似你的温柔》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这对吉他的风行无疑具备了某种象徵意义 。鼎盛时期,吉他弹唱比赛层出不穷,国家电视台也举办古典吉他讲座推波助澜,世界级吉他大师则频频造访上海、北京 。那个时候,谁也说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少把吉他,城市街头到底有多少路边吉他手(这种现象,还导致了电影《路边吉他队》/《边走边唱》的诞生) 。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吉他的生活就像如今没有电脑一样,是无法相象的 。可惜的是,进入90年代,木吉他逐渐式微了 。如今,我们已经难见到怀抱吉他的马路歌者;即便在高校,木吉他的数量也少得可怜;古典吉他的独奏音乐会则简直无处可寻 。那令人迷醉的金属弦的脆响已随风飘去,这不能不使像我这样的吉他爱好者深深地感伤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种乐器的兴衰实在算不了什幺 。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音乐 。更何况,木吉他的由盛而衰还有着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比如,就伴奏而言,电子琴已可以取代它相当一部分功能;而其和声的丰富程度,则又不及提琴和钢琴 。从外在的氛围来讲,生存的激烈竞争、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无孔不入,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种乐器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木吉他的消失,其象徵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本身,相当程度上,它还代表着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民间音乐的式微甚至终结 。实际上,当我们在极度疲惫后去唱卡拉 O K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手中缺了点什幺;即便在有机会去欣赏国际一流的交响乐演出时,我们在内心深处也有过这样的苦闷:这些音乐“生活在别处”,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在哪里?木吉他曾经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宣洩的、彻底平民化的音乐 。怀抱吉他,这起初就使得乐器与人有了一种无比的亲近感;从音乐的元素来说,民谣吉他分解和弦的纯净、抒情和感伤,最适合于表达内心涌动的情感,诸如浪漫的爱情、孤独和抑郁;即便是高雅的古典吉他作品(那好像是来自遥远天堂的迴响),也从不曾有过歌剧或钢琴协奏曲的奢华,它往往以一种音乐小品的形式温柔地倾诉 。正是因为这些,木吉他才既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大众和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