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洲


刘孟洲

文章插图
刘孟洲【刘孟洲】刘孟洲在培育猪种的研究中,主持完成多项省列科技攻关计画项目 。“七五”期间育成“甘肃白猪”新品种,并提出了“以地区划类进行闭锁繁育,以场组群生产优良种猪,以性能建立品系、选育提高,以外引品种为父本,以培育品种为母本进行二元杂交”的“三级二元”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模式,解决了全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的品种问题;
基本介绍中文名:刘孟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安康
出生日期:1938年8月
简介刘孟洲,男,1938年8月生于陕西安康,我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院55级毕业生 。196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 。1960年至197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任技术员;1979年至现在在甘肃农业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研究员 。2001年任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博士点博士生导师 。刘孟洲研究员是我省着名的农业专家,为我省养猪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培育猪种和养猪产业化方面 。刘孟洲在培育猪种的研究中,主持完成多项省列科技攻关计画项目 。“七五”期间育成“甘肃白猪”新品种,并提出了“以地区划类进行闭锁繁育,以场组群生产优良种猪,以性能建立品系、选育提高,以外引品种为父本,以培育品种为母本进行二元杂交”的“三级二元”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模式,解决了全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的品种问题;“八五”期间,主持育成了三个“专门化”的瘦肉型猪新品系,完成了甘肃养猪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任务 。主持育成“华特猪配套系”新品种,在当时,品质优于国外品种,制定了《华特猪配套系地方标準》,解决了品种标準化问题 。“华特猪配套系”是农业部认定“十五”期间在全国推广畜禽品种之一;“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配套选育合成系杂优猪》攻关计画项目 。这些优良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而且节约了大量从国外引种费用 。刘孟洲还注重成果的套用推广和产业化工作 。他主持研发了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配套技术,其中适应工厂化养猪的“新型工厂化养猪猪舍”和“母猪分娩床”已申请国家专利(已公开申请号);他提出了“工厂繁殖、分户肥育、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养标準,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组织销售和农户分散肥育”的“五统一分”养猪产业化新型模式,同时,将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技术推广套用到西北五省区44个万头级工厂化养猪企业 。近三年累计推广猪种130.42万头,新增利税1.39亿元 。该项成果的套用推广,推动了我省工厂化养猪、集约化生产的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现代化养猪提供了经验 。他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发表论文14篇,“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技术”两次在全国专业学会上进行学术交流;作为副主编之一参加编着的《中国培育猪种》一书,对全国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刘孟洲研究员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会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推广工作者”等称号,有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刘孟洲虽已年届70岁,仍然活跃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线,继续为甘肃养猪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贡献在猪育种、养猪产业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和2项国家专利 。着有《中国培育种猪》一书,提出了配套系育种的理论,育成了甘肃白猪和3个专门化瘦肉型猪新品系与华特猪配套系,制定了《华特猪配套系地方标準》,创建了“工厂+农户”的“新华模式”,在西北五省区建成了44个万头级工厂化养猪企业,并将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配套技术推广到全国 。“八五”期间,主持育成了三个“专门化”的瘦肉型猪新品系,完成了甘肃养猪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任务 。主持育成“华特猪配套系”新品种,在当时,品质优于国外品种,制定了《华特猪配套系地方标準》,解决了品种标準化问题 。“华特猪配套系”是农业部认定“十五”期间在全国推广畜禽品种之一;“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配套选育合成系杂优猪》攻关计画项目 。这些优良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而且节约了大量从国外引种费用 。刘孟洲还注重成果的套用推广和产业化工作 。他主持研发了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配套技术,其中适应工厂化养猪的“新型工厂化养猪猪舍”和“母猪分娩床”已申请国家专利(已公开申请号);他提出了“工厂繁殖、分户肥育、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养标準,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组织销售和农户分散肥育”的“五统一分”养猪产业化新型模式,同时,将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技术推广套用到西北五省区44个万头级工厂化养猪企业 。近三年累计推广猪种130.42万头,新增利税1.39亿元 。该项成果的套用推广,推动了我省工厂化养猪、集约化生产的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现代化养猪提供了经验 。他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发表论文14篇,“工厂化养猪工程工艺技术”两次在全国专业学会上进行学术交流;作为副主编之一参加编着的《中国培育猪种》一书,对全国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