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 春笋( 二 )


施肥数量应根据林地土壤肥瘦情况及竹笋产量目标而定 。如果1亩林地以年产竹笋1500公斤为目标,则每年需施氮肥47公斤、磷肥21公斤、钾肥20公斤 。其中笋前肥施用量占2/5 。施肥时,如只用一种肥料,则尿素每亩用50—70公斤,氨水每亩用75—100公斤,菜籽饼每亩用50—75公斤,碳铵每株母竹用400—500克 。
施肥方法笋前肥以在竹蔸施为好,也可採用沟施 。前后在离母竹笋基1—2米处,开25—40厘米深的圆状或辐射状沟,将肥施入后覆土 。后者是每隔2米开一条深30—40厘米的水平沟,将肥施入后覆土 。如无化肥、菜籽饼,也可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 。方法是:在距每株母竹笋基1米左右的上坡,挖一个深30厘米的土坑,施4%浓度的人粪尿 。无论採用哪种方法,均应选择3—4年生的母竹施肥 。施肥时如土壤乾燥,化肥浇施比干施好,深施比浅施好,有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 。
採挖方式春笋的採挖与留养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穫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结构、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 。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发育 。现特将挖、留春笋的技术介绍如下:“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春笋,它的出笋期分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 。凡出笋初期和后期的春笋,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採挖 。而中期出土的春笋,因个体大、健壮、生命力强,应选留其大部分养育成竹 。应挖去的是小径笋、弱笋、浅鞭笋、歪头笋、小笋、退笋等 。退笋的特徵是:晴天的上午笋尖无露水、笋壳脱毛、色暗、质软 。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 。挖笋后要立即覆土填平笋穴 。留笋养竹在春笋出土中期的4月中、下旬,选留个体粗大、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且分布均匀的春笋作养育新竹之用 。留笋的数量是:大年40—70株/亩,即留笋的株行距为3.1—4.1米 。小年10—20株/亩,即留笋的株竹距5.8—8.2米 。花年竹山30—50株/亩,留笋的株行距3.7—4.7米 。无论哪种竹山,所留笋的株行距都应分布均匀 。除留养部分外,其余部分可全部採挖利用 。所挖春笋应在当天剥壳蒸煮并在流水中浸泡后,晒乾或烘乾,不能过夜,否则会使笋体老化变质 。为了更好地护笋养竹,应在“清明”前后封山育竹1—2个月,严禁人兽危害春笋和幼竹 。挑选技巧竹笋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但春笋特别鲜嫩味美,因而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李商隐笔下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 。追溯至唐朝,据说唐太宗就很喜欢吃笋,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大品“笋宴”,并以笋来象徵国事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材辈出,犹如“雨后春笋” 。挑选春笋时,有“四看”要留神 。首先是看笋壳,一般以嫩黄色为佳,因为未完全长出土层或刚长出的竹笋壳常为黄色,其笋肉特别鲜嫩 。其次要看笋肉,颜色越白则越脆嫩,笋肉黄色者质量次之,绿色的则质量较差 。再看笋节和笋体,鲜笋的节与节之间越是紧密,则其肉质也就越为细嫩 。最后是看笋体,蔸大尾小的笋肉多壳少,且味道尤为脆甜鲜嫩 。食用方法春笋的食法很多,素有“荤素百搭”的盛誉,它一经与各种肉类烹饪,就显得更加鲜美,炒、烧、煮、煨、炖等皆可 。据食家介绍,即使是一支大的竹笋,因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可分档食用,各具特色 。如嫩头可用来炒食;中部可切成笋片,炒、烧或作为菜餚的配料;根部质地较老,可供煮、煨、以及与肉类一起烹汤,还可放在坛中经发酵製成霉笋,炖食别有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