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石社区


将石社区

文章插图
将石社区【将石社区】原公明镇将石村,2004年村改居,成立将石社区居委会,隶属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下辖将围、石围、新围、塘下围、大围、上石家、下石家和南庄8个自然村 。总人口110553人(居光明新区第一位),其中户籍人口2905人860户,外来人口107648人 。社区内有工业区25个,工厂企业60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厂企业8家 。
基本介绍行政区类别:社区工作站
邮政区码:518106
地理位置:公明街道中部
人口:11万多(居光明新区首位)
车牌代码:粤B
社区简介将石社区,地处公明街道中部,东邻光明街道东周社区木墩村,南靠东坑社区、塘尾社区及田寮社区,西与松岗街道东方社区交界,北与马山头社区、合水口社区、公明社区及上村社区相邻 。下辖将围村、石围村、新围村、塘下围村、大围村、上石家村、下石家村、南庄村等8个自然村,加上外来人口,总人口11万多,是公明街道乃至光明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 。将石社区居委会历史起源将石:是以将围、石围二村的首字定名,解放前叫周家村 。将围在解放前叫“将军围”,100多年前,这里曾经出了名将军 。而石围,则是因为有个明朝时所建的石头围 。传说在300年前,将石、塘尾一带原是周姓先人居住,名为周家村 。后来,麦氏先祖兄弟二人——麦耕隐、麦乐善迁来,麦氏族群渐渐壮大,如今麦氏已成将石社区主要姓氏 。在塘下围、大围、上石家、下石家、将围、石围、新围和南庄8个自然村里,将围和石围规模较大,因此命名为“将石” 。现将石社区石围老市场,有一座耕隐麦公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麦氏后人,枝繁叶茂,经过一代代繁衍,子孙后代已遍及原周家村里的8个自然村,8个自然村除了上石家主要为吴姓外,其余均为麦氏的后人 。各村简介将围 别称“将军村”将围,一直是将石大队和居委会所在地,解放前叫将军围,别称“将军村” 。老人介绍说,因为该村在清康熙至鹹丰年间出过两户共5位将军,其中一户是麦世球祖孙三代为将军,另一户则是麦胜福、麦庆父子将军,后来就简称“将围” 。石围 因石头围得名石围则是因为有个明朝时期所建的石头围,故称石围 。塘下围 居民来自塘尾塘下围的村民则是麦乐善一脉的后人 。在清代,麦盛秋的第十一世孙从塘尾村迁居塘下围,因为塘下围地势比塘尾村低,又是从塘尾村迁徙而来,故以塘下围为村名 。新围 传说是风水宝地本地居民麦锡达介绍说,新围村民是从将围一脉分支过来的,新围十六世祖麦仿万是个风水大师,有一回连续多日暴雨,大师走到附近的山上,往下看,新围地域仍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水田,周围因连日暴雨,早已成了一片泽国,只有中间一块水田凸出水面,没被淹到 。据村民说,这种地形在风水学上称为竹排地,先人认为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举家迁居此处 。将周边凹陷处作为池塘,西边设一出入牌坊,配上厚厚的城墙及厚重的铁门,村子也因此得名新围 。大围 这村其实很小大围虽叫“大围”,却是将石社区里较小的自然村 。传说古时候村里有座古庙,非常有灵气,每逢村里唱大戏都会到庙里祈求,要是哪次不例行祭拜了,就会下倾盆大雨 。这座古庙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 。改革开放后,居民为了纪念古庙和寄託信仰,在村委附近重建了一座土地庙 。上石家 居民来自广州吴姓先祖自明朝起从广州增城迁至上石家安居乐业,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原村民都是广府人后裔,方言为白话 。上石家现存一棵200多年的古杨树,有一座300多年历史的吴悦公祠,另有一间100多年的文华家塾和140多年的青砖炮楼 。下石家 吴姓走,麦氏来解放前,上石家、下石家同属石家村 。人民公社时期,石家村一分为二,分成上石家、下石家2个生产队 。下石家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现居住的原村民皆为麦氏后裔 。但麦姓却非立村姓氏,石家村立村姓氏为吴姓,在清朝乾隆末年,吴姓村民因看不惯清朝官员的施政方法而起了冲突,受此影响的五户吴姓村民被强行赶走,后迁到南山白石洲 。吴姓村民迁居别处后,越来越多的麦姓人家迁至此处安居乐业 。南庄 饱经抗战炮火洗礼南庄主要姓氏为麦姓,其先祖从将围迁到南庄,分上房、下房 。上房在现村委的位置,下房在村统建楼周围 。立村之初,村子四周建有护村墙,高约1.8米左右,厚30~40厘米,墙由糯米粉、红糖、石灰、黄泥和沙石等组成,所以特别坚固,韧性强,经受得起炮火的攻击 。抗日战争时,日军途经南庄,但因村外有异常坚固的护村墙,而未入村内 。